“文学不只是一个名胜风景区,也不应当是一个名利场,它是一个永恒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有各种文学思潮的厮杀,也有思想和情感的革命,同时还有自我和世俗的较量。每一个曾经走上文学道路的人,以及每一个正在文学路上跋涉的人,她们的内心深处都曾被烈焰灼烧过。”在本届文学节的最后一场活动中,主持人戴潍娜说到。而我们本场活动邀请到的三位嘉宾,她们也是早早地走上了文学之路,并且一直笃定前行,将文学创作作为终身的事业而努力。她们分别是:意大利作家基娅拉·甘贝拉莱(Chiara Gamberale),中国作家徐小斌和译者陈英。
意大利作家基娅拉·甘贝拉莱(Chiara Gamberale)的作品在十六个国家被翻译和出版。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她还是电视主持人,及播客节目 Gli slegati 的主播。 她的两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不安公主》 (Qualcosa, 陈英、邓阳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和《他人房子里的灯》 (Le luci nelle case degli altri)。
中国作家徐小斌是华语文坛中有名的天才作家,同时也是怪才作家。80 年代初,她的处女作《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横空出世,就像一颗炸弹砸向华语文坛。同时,她也是本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开幕式的邀请嘉宾之一。
翻译家陈英曾译介的意大利作家有:马格里斯、费兰特、甘贝拉莱、斯塔尔诺内、巴里科、格罗西、斯卡帕、皮佩尔诺等。她曾获 2020 年 “单向街年度译者” ,2021 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布的 “意大利之星” 骑士勋章,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翻译奖等,翻译代表作有《那不勒斯四部曲》等。基娅拉·甘贝拉莱的《不安公主》中文翻译工作也是由她担任。
当一个孤独的小孩,拥有了写作的魔法
在本场活动中,徐小斌提出作家的写作大概分两种,一种是童年记忆式写作,一种是后天努力式写作。她认为自己属于第一种,她分享到:“因为我的童年可以说像一面魔镜,一面是很灰暗的,另外一面是金碧辉煌的。在我五岁的时候,我画了人生的第一幅工笔画,这幅画在我所生活的高校校园里流传开来了。我父亲也因我的聪慧,常常给我讲童话故事,我备受宠爱。但是五岁之后,我的弟弟诞生了,我第一次有了早期的性别意识。我的妈妈是在四十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但是她有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我曾在书里写到‘失去了母爱的孩子将伴随恐惧流浪’。而我就是这个失去母爱的小孩,我不断地向母亲证明自己是很优秀的,但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是枉然。
因此我躲进了自己的世界里,我需要一个宣泄口去放置我的敏感和孤独。直到我16岁的时候,为了逃避家庭,主动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北京去到了黑龙江。在零下四十几度的雪地里,在烧豆秸的火炉边,我给大家讲故事听。书里的故事讲完了,我就编各种故事说给大家听。从黑龙江回家探亲的那一年,17岁的我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小说。因为我需要一个出口,因为我心里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真正的聆听者,我只能用笔写下来。这是我开始写作的原点。”
基娅拉也分享到,她小时候也是一个很爱听故事、很爱讲故事的小孩。她提出:“写故事并不是将你想象中的世界直接移植到现实生活中,也并不能说这些幻想和虚构的故事会完全侵占现实生活。实际上,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去更好地了解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像徐小斌所提到的,它可以减少我们的恐惧,让我们不再那么害怕。我从十几岁开始写作起,绝对不会为了写而写,因为我觉得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存在魔法的,如果你是为了什么而去写,那么魔法就会消失。”
当一个优秀的作家,遇上一个优秀的翻译
徐小斌一再强调一个翻译的好坏决定了作品是不是具有阅读快感,是不是能够呈现表层故事背后的深刻。她举例说明道:“ 1996 年我作为中国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访问美国,结识了翻译家葛浩文。葛浩文当时就跟我说,他非常看好莫言。并且他也在持续不断地翻译莫言的作品,去用英语重新建造‘高密的故事’讲给美国人民听,直到后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莫言的获奖跟葛浩文的翻译是有直接联系的。”
而陈英作为基娅拉的《不安公主》这本书的译者,也利用我们文学节的活动,直接跟原著作者基娅拉对话,提出她作为译者的两个疑问,她提出:“《不安公主》的意大利原版标题是‘Qualcosa’,中文直译为‘某事’,但我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将中文版标题译为《不安公主》,对于这个标题作家是否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呢?另外就是这本书中的道家思想来源于什么?”
基娅拉回答道:“其实‘背叛’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它指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转移和改变。一个很简单的词,其实就蕴含了多种含义。所以一个标题的不同译法,我认为这只是文字游戏。至于你提到的我作品中东方哲学思想的来源,其实主要来源于我在亚洲的旅行经历和我所阅读过的道家哲学书籍。我觉得我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东方哲学的深深呼唤,我在我的新书中就表达了一个这样的观点——我们从出生时起就得到很多人的爱,而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所接收到的爱转化和传递给其他人。这是我在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所产生的思考。”
如果基娅拉认为,人的使命就是要将爱无限的传递下去,那对于每个写作者来说,她们的使命就是无限地写下去,将写作从一时的狂热发展为终身的事业。
文案:小羊,Charlotte,心台
主播:Charlotte,心台
剪辑&后期:博泰
剪辑支持:Charlotte
制作出品:欧盟驻华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