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满清再度在西藏确立权力,曾经震动了英国人;同样地,一九五O年中国权力达到印度的北部边境,也震动了印度的政界舆论。印度右翼势力最为惊慌,他们最害怕的是中国政权的共产党性质,他们攻击尼赫鲁和印度政府默许中国军队开进西藏。这就意味着,最尖锐地批评尼赫鲁对华政策的人,正是在内外政策的各方面都反对他的那批人。这种情况似乎最初使尼赫鲁能够更加强硬地顶住这批人,而到后来却使他更加不愿意得罪他们。 印度政府对西藏的政策,在议会里遭到猛烈攻击。尼赫鲁的头号政敌,副总理瓦拉卜巴伊·帕特尔在一九五O年十一月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提出批评。帕特尔在信中含蓄地提到,印度驻北京大使潘尼迦是被中国人蒙蔽了。他指责中国背信弃义,心怀叵测,是潜在的敌人。他还警告说,中国军队进入西藏,“使印、藏之间的一切边界和商务协议化为乌有,而这些协议是我们近半个世纪以来行事的依据”。帕特尔含蓄地指责尼赫鲁因循自满、举棋不定。他建议彻底重新估价印度的对华政策,包括重新部署印度部队以守卫可能引起争执的地区。 [ 注:这封信于一九六八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在一家孟买周刊上。 ] 尼赫鲁对这封信的答复没有公布,但是从他后来采取的行动中可以推断出答复的要点:他继续执行对中国友好的政策,继续鼓吹中国进联合国的主张;但同时也已下令把印度的行政管辖范围扩展到整个东北边境特区,这就是那块位于麦克马洪线南面的部落地带。
一九四九年底的东北边境特区的情况,和英国人离开时的局面差不多。印度方面在靠近麦克马洪线东端的瓦弄设立了一个哨所,但印度在其他各段的阵地距离该线还很远。印度侵入达旺地区,到了德让宗就停下来。西藏对达旺的行政管辖仍旧未受干预。然而,不到一年的功夫,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增设了二十个哨所。一九五一年二月,一名印度官员带着一支警卫队和几百名脚夫进入达旺。过去的英国政府最后曾赞成修改麦克马洪线(一九四四年高德向西藏人提出的方案就是证明),现在印度政府显然已决心反对修改这条线,并打算把他们的边境线从色拉山口推进到麦克马洪当年画的那条线上来。拉萨的西藏当局提出了抗议,而印度的政治官员不加掩饰地回答说,印度正在接管达旺。西藏人再次提出抗议,指责印度政府“把原来不属于它的地方攫为已有”;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且绝对不能同意”,并要求新德里立即将印军撤出达旺。印度对西藏的多次抗议置之不理,继续留在达旺,并象一九四四年英国在德让宗所干的那样,赶走了在达旺的西藏行政当局。这样一来,曾经使英国参谋总部十分担忧的那个西藏/中国领土的“危险楔形地带”终于完全消除,而麦克马洪线也就大体上从地图上移到地面上,成为印度事实上的东北边界。
印度政府把他们要接管达旺的意图通知拉萨的西藏政府而不通知北京,这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新德里这时同意中国对西藏享有主权,但印度把达旺当作局部问题对待而留待北京提出抗议的作法,是有其外交含义的。现有记录表明,中国政府对于印度的这个行动没有提出意见。这种令人迷惑不解的沉默,只能解释为中国默许印度扩展到麦克马洪线。
印度进入达旺,只遇到西藏人口头上的抵抗,但是部落居民对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其他地点的扩张行动,却索取了血的代价。五十年代初期,一支强悍的阿萨姆步枪队的巡逻队从苏班西里河而上,有一个部落曾给他们以热烈欢迎,设宴招待并安排住宿——然后把他们几乎一个不留地杀掉。这次一共死了七十三名步枪队的士兵和文职人员。印度政府派出了一支讨伐的远征队,但根据尼赫鲁的命令,他们只是进行了一次炫耀武力的示威,而没有象英国人肯定会干的那样烧房屋、抓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