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对考尔将军已经有了信任,并且认为他是可以用来抵制任何破坏军队纪律和瓦解民主政治的保证。……”但《潮流》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本身的矛盾,接着写道:“如果尼赫鲁想要指定一名继承人的话,他甚至可能甩开所有的那批知名的老国大党人,而不会反对选择象考尔将军这样的非正统人物。”说考尔会按照宪法的程序被选为国大党领袖,取得政权,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种提法是荒诞的;但当时关于考尔的前途的推测,更多地是考虑到:通过由他发动的或由于文官统治的总崩溃而产生的一次军事政变,而使他取得政权。一个美国作家威尔斯·汉根(Welles Hangen)是这样描绘这种可能前景的: 考尔可能把军事统治强加给印度,而同时自己又小心地躲在幕后。他自己可以充当纳赛尔式的人物,而由塔帕尔或其他年高德劭的头面人物扮演纳吉布的角色。……此外,考尔也不会是一个毫无吸引力的军事统治者。正如他解释自己同梅农的关系时那样,说得头头是道,他也能够巧妙地讲一堆道理,使得印度民主政治的退位变得合理化。在这个暴风骤雨式的变革世纪后半期里,他的登台表演,一定会比优柔寡断的印度民主政治干得更有劲头,更为漂亮……他会成为一切秩序爱好者们的崇拜对象。 这种推测也有些牵强附会,这不只是由于在当时(在六十年代初期,该作家写下上面这一段话的时候),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性极小,还由于考尔的权势来源于文官统治的本身,来源于尼赫鲁和梅农对他的宠信,因而很不可能由他来领导一次军事政变。如果说考尔要把自己的权力扩展到陆军以外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话,但看来考尔本人还是很可能曾经产生这种念头。上述这位作家基本上根据考尔对自己所作的高度估价写下他对考尔的颇为赞赏的长篇描绘,他曾经引证说:考尔“象一般印度人那样相信占卜而他的星占则预言终有一天他将统治印度”。 [ 注:除了威尔斯·汉根对考尔的同情的描述外,还有两种对考尔的描绘。一个就是马诺哈尔·马尔贡卡(Manohar Malgonkar)所写的一部熟悉大战期间和大战后初期印度陆军内情的小说(书名《远方战鼓》(Distant Drum),Asia Publishing House 一九六O年出版),书中的一个名叫卡马拉·坎特(Kamala Kant)的角色就是影射考尔的,写的是一个好搞阴谋,有政治野心的军官,大战年代担任参谋工作,后来又回到步兵以谋求提升,之后又当上驻华盛顿的武官。他的描述笔调辛辣,是根据马内克肖派的一名军官的观点写成的。再就是考尔本人的自述,书名《没有讲过的故事》(The Untold Story),内容毫不坦率,但却颇有启发性。该书是在他下台后为了进行自我辩解和指控他的批评者们而写的,书中提到考尔的缺点之一可能是他对他自己的人品和作用作了不切实际的理解——这其中有些沃尔特·米蒂(Walter Mitty)的味道。 ] [ 译者注:沃尔特·米蒂是美国作家詹姆斯·瑟克(James Thurker)所写的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书中的米蒂是个很平凡的小人物,但喜欢从事幻想,以逃避现实。他曾梦想自己变成了一个不起的大人物,过着煊赫一时的生活。] 梅农当时的动机也招致了怀疑。人们怀疑他要在陆军中拉上一伙人,制造派系,以便为自己建立基础,一旦尼赫鲁死后,能够从而争夺政权;《印度斯坦时报》在蒂迈雅辞职事件发生时,曾提到:“梅农先生所选定的一批军官秘密集会,认为武装部队将来有一天会奉命去执行一项政治任务,他们狂妄地把自己看成是必须为这种政治任务作准备的人。”但是,认为梅农为了自己的长远打算企图建立军事基础的假想,可能只不过是反映了人们当时对他的怀疑和厌恶之深;并没有什么证据足以说明他怀有超越宪政的野心。他自己又是很讲现实的人,不会沉溺于这类梦想之中。看来,梅农是和尼赫鲁一样地委身于民主政体的;此外,他也是忠于这位总理以及总理的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