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的直接命令下有两个营开往塔格拉地区,一个是第九廓尔喀步枪联队(第一营),即在东北边境特区呆了三年准备前往旁遮普和平驻地的那支部队,另一个是第二拉加普特联队。拉加普特士兵们也是刚结束在东北边境特区的三年巡行任务,正在平原准备开往北方邦。他们原来是在边界东端的瓦弄一带活动的;如果真的考虑到在东北边境特区进行全面作战的可能性,那么就应当把他们派回瓦弄地区去,但是他们却被划归第七旅指挥,奉令进驻伦坡。由于公路不通,只能用卡车把他们运到德让宗;从那里他们就要步行翻越色拉山口到达旺。他们不能适应那样高的地方。他们穿着夏季的单衣,在连绵不断的霪雨中行军,在野外宿营。他们在达旺休息一天后,九月二十四日才到达伦坡,在路上足足走了两个星期。廓尔喀士兵在九月二十六日左右开抵伦坡。这样,第七旅名义上有了三个营的兵力。可是新来的两个营在长距离强行军后已精疲力竭,严重减员,而且只携带轻武器和子弹带里能装下的子弹。拉加普特士兵到达伦坡的第二天,达尔维准将就派他们的一个连去克节朗河增援旁遮普部队。 当考尔就任时,印军的部署如下: 在克节朗河:第九旁遮普联队,加上第二拉加普特联队的一个连,还有一个中型机枪排(两挺机枪)。 在伦坡:第七旅旅部,第二拉加普特联队的另外两个连,第九廓尔喀步兵联队(第一营),一队重迫击炮,一个机枪连的剩余部分和几名工兵。还有一个步兵营,即第四近卫军联队(4 Grenadiers),正在开赴伦坡的途中,十月九日才到达。 在达旺:第四炮兵旅所属的两个步兵营(第一锡克联队和第四高尔瓦尔步枪联队),第七旅调走后,由该旅负责达旺的防务;他们有几门山炮和重迫击炮。 在东北边境特区其余地方:在第五步兵旅管辖下的五个营,但分布得很散,实际上每营一般不超过两个连。还有一个营正在去瓦弄途中。 再细看一下克节朗河地区部队的分布:四个步兵连分布在长达七英里左右的沿河前线上,要三天时间才能从一侧走到另一侧。十月初,森下令占领塔格拉山脊最西端的章勒。这个地方控制着通往西面的主要山口的通道,达尔维和乌姆拉欧·辛格都说在赶走中国部队的作战行动开始之前,不应占领章勒。他们认为,过早地占领章勒,就会暴露印度的意图,使中国部队预先提防。森否定了他们的意见,在十月四日把旁遮普部队一个连派往章勒,从他们当时的阵地前往章勒要走两天。森还下令说,第七旅在开始行动前储备十五天的给养,而不是乌姆拉欧·辛格规定的三十天的给养。乌姆拉欧·辛格对这项他称之为军事上错误的命令提出了抗议。这大概是他被调往那加和巴基斯坦前线去之前发出的最后一次电报。 十月四日,当考尔、森和乌姆拉欧·辛格在提斯浦尔商谈的时候,第四师师长普拉沙德又一次到伦坡去见达尔维。达尔维问到:他们和乌姆拉欧·辛格提出的关于实施里窝那作战行动的意见和方案的下落如何?据达尔维说,普拉沙德当时回答说:“你听着,老兄,没有人对你们那个乱弹琴的意见发生兴趣。他们关心的只是你们发动赶走中国部队总攻势的日期。”接着他告诉达尔维说,考尔接替了乌姆拉欧·辛格,并命令达尔维立刻前往克节朗河。达尔维提出抗议:“我对他说,高级军官在夜里象小偷一样跑掉,太不体面了。我们怕谁,是怕中国人,还是怕我们自己的上司?”不过他当然还是走了。考尔本人第二天来到伦坡。他离开提斯浦尔是为了去会见在赴克节朗河途中的普拉沙德的。他告诉他的部下,在里窝那作战行动完成之前,他是不会回去的。但是在起飞之后他又决定去伦坡。他在中午到达。当时达尔维已赴克节朗河,代理他职务的旅参谋长与别的军官一起去看究竟是谁突然乘直升飞机来了,结果这个旅参谋长第一个挨到了考尔的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