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周恩来在同日致尼赫鲁的信中重复了上述建议。这是两国总理一九六O年四月在新德里分手后的第一次通信。他劝导说:“我们应该向前看,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扭转局势”,而不要对冲突的起因多费唇舌,并呼吁尼赫鲁作出积极响应。  中国的建议在任何细节上并没有新的内容;它同周恩来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致尼赫鲁信中提出的建议完全一样,只是在某些地方作了些修改,以适应中国部队那时已到达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情况(十月二十一日,北京宣布在东段作战的中国部队可以不管麦克马洪线——当天中国部队就向中国认为是边界山口的哈东山口以南移动)。事实上,如果接受中国的建议,就可以形成一条沿着“实际控制线”的停火线(北京从一开始就使用“实际控制线”这个名词,形容一九五九年中印边界争端尖锐化时的局面);中国部队将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北,据守西段的一些残存哨所的印度部队将撤至一九六一年前进政策付诸实施前印度所据守的一线。然后双方武装部队——不包括文职人员——都再后撤二十公里,以便沿着上述那条线建立非军事区。这些建议并没有含糊不清之处,虽然建议中没有精确地提出有关地点的细节,例如,建议中没有提到塔格拉山脊,也没有提到麦克马洪线。然而北京一直使用“实际控制线”这个名词形容一九五九年十一月时的情况,那时中国部队还没有到过麦克马洪线以南,甚至还没到过塔格拉山脊以南——虽然当时印度已在兼则马尼建立了据点。对印度来说,接受这些建议可能引起的领土变动只是:需要撤出它推行前进政策时越过中国主张线在西段建立的哨所——指那些还没有被消灭的哨所——也不能重建多拉哨所。  中国人说他们自己的建议是平等、互让的,是基于互相尊重而不是“武断专横”的。如果客观地去看待这些建议,这些形容词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印度自然不能客观地去看待这些建议。在印度看来,中国部队在西段出现于印度所主张的领土上本来早已就是侵略,现在又进行了新的、更为粗暴的侵略,中国目前不过是想通过外交手段把他们罪恶地夺取到的东西加以确认。  新德里立即拒绝了中国的建议——新德里根本没有等待正式接到上述建议而是根据通讯社所报道的内容就采取了行动。十月二十四日新德里发布了一项声明,作为对中国的答复;在声明中印度政府首先声称它自己是“坚持和平和和平方法,[并]一向谋求通过会谈和讨论来解决分歧”的。但声明接着说,“印度不能也不会接受这样一种状态:中国军队继续侵入印度领土,占领印度的大块土地,并且利用这些土地作为强行按照他们的条件进行解决的讨价还价的筹码。”  印度提出反建议前就先把中国建议搞混乱:  中国人提出的从他们所谓“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议,是没有任何意思或意义的。这条“实际控制线”是什么呢?这是他们通过自从九月初以来的侵略造成的那条线吗?通过肆无忌惮的军事侵略前进了四十或六十公里,而建议撤退二十公里,如果双方都这样做的话——这是一种骗局,愚弄不了任何人。  新德里外交部的官员们不会真的不了解中国建议的意思。照北京的习惯用法,“实际控制线”的含义一贯是清楚的。然而中国人没有说得更详细些,就留下一个漏洞,于是印度就利用了这个漏洞,要求对方澄清——这是印度历来用以拖延时间的一种外交手段。印度接着提出了反建议:  如果中国人自称的要和平和和平解决分歧的说法的确是真诚的,那么让他们至少后退到他们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在边界全线所处的地位上去。然后印度将准备在双方同意的任何一级上举行会谈和讨论,以便达成为了和缓紧张局势和为了纠正片面用武力改变印中边界现状所造成的局势所应当采取的双方同意的措施。声明最后说,如果中国接受上述建议,印度就准备欢迎周恩来去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