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15分鐘書房-內圈》,搶先獲得每本書的幕後筆記、重點精華,還能親自票選下一集想聽的書!
成為內圈成員再享專屬折扣與獨家好康 👉https://t.me/bookroom15mins
-------------------------------------------------------------------------------
這篇概述旨在介紹由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泰倫斯.索諾斯基(Terrence Sejnowski)和阿利斯泰爾.麥康維(Alistair McConville)合著的書籍《學習如何學習:給青少年的大腦特訓課,讓你學什麼都會、記憶力升級、告別拖拖拉拉,考試拿高分!》(Learning How to Learn: How to Succeed in School Without Spending All Your Time Studying; A Guide for Kids and Teens)及其主要核心概念。
此書是基於芭芭拉.歐克莉的暢銷書《大腦喜歡這樣學》(A Mind for Numbers)所改編的基礎強化版,專為青少年及任何想提升學習效率的人設計。這本書旨在揭示大腦的運作方式,並提供實證的科學工具和技巧,讓讀者能夠更有效率地學習、記住更多資訊,並克服困難學科。
此書的內容也與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課程之一、在 Coursera 上開設的同名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高度相關。
核心概念概述:學習如何學習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學習的能力並非取決於天賦,而是對大腦運作機制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透過應用經科學驗證的策略,任何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都能夠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甚至重塑大腦(即神經可塑性)。
1. 大腦的雙模式思維(Focused and Diffuse Thinking)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運作方式可以簡化為兩種基本模式:「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和「發散模式」(Diffuse Mode)。有效學習需要在這兩種模式之間進行有意識的切換。
專注模式(Focused Mode)
發散模式(Diffuse Mode)
兩模式的協作
當在專注模式下遇到難題時,切換到發散模式(例如休息)能讓大腦在後台持續處理問題,從而找到突破口或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2. 組塊化(Chunking)與記憶系統
組塊化是有效學習的基礎,指的是將單獨的資訊片段,透過使用和意義,結合成緊密且易於存取的資訊包。
記憶的類型與限制
大腦有兩種主要記憶系統:
形成組塊(Forming Chunks)
將資訊從工作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並形成堅固的「腦連結」(Brain-links)是學習的目標。形成組塊的步驟包括:
3. 戰勝拖延症(Procrastination)與專注技巧
拖延症是一種延遲或推遲任務的行為,通常是由情緒和心理因素驅動,而非懶惰。當人們想到不喜歡的任務時,大腦的**痛覺中心(insula cortex)**會被啟動,自然地傾向於轉向更愉快的活動以逃避不適。
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這是對抗拖延和增進專注的有效方法。
4. 記憶鞏固的關鍵技巧
有幾種高效的技巧能幫助知識從工作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並使記憶變得持久。
積極回想(Active Recall/Retrieval Practice)
這被認為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技術之一,比被動地重複閱讀或劃線更有效。
間隔重複(Spaced Repetition)
這是一種對抗「遺忘曲線」的技術。
睡眠(Sleep)的重要性
睡眠對學習和記憶的鞏固至關重要。
記憶輔助工具(Mnemonics)
人類的大腦天生擅長記住視覺和空間資訊。
5. 進階學習策略與心態
刻意練習與交錯學習
學習環境與生活習慣
總結來說,此書傳遞的核心訊息是:學習是一種特權而非義務。想要精通任何事物,不需要天才的智商,而是需要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毅力、彈性和好奇心。學習的過程是神經元建立連結的工程,每一次刻意的練習、每一次充足的睡眠、每一次的積極回想,都是在加固這些連結,讓你成為自己大腦的設計師。
這就像在一個充滿濃霧的山區開車:專注模式讓你能在一段狹窄且熟悉的道路上小心前進(處理細節);而當你遇到新的路口或迷路時,發散模式就像你短暫停車休息時,腦中突然閃過的地圖全景或創新路線(創意連結)。只有不斷地在專注駕駛和地圖瀏覽(休息與反思)之間切換,並定期為汽車保養(睡眠與運動),你才能成功穿越複雜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