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情緒急救」的核心理念,探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創傷及其影響,並提供心理學家蓋伊·溫奇博士(Guy Winch, Ph.D.)提出的實用應對策略。溫奇博士強調,心理健康應如同身體健康般受到重視,且許多「心理創傷」若未經處理,其影響可能比預期中更為深遠。

溫奇博士的核心論點與觀點

蓋伊·溫奇博士是紐約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擁有多年家庭與夫妻治療的經驗,並著有暢銷書《嘎吱作響的車輪》(The Squeaky Wheel)和《情緒自癒》(Emotional First Aid)。他的核心論點是:「我們人類應該將心理健康看得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而不是期望人們『熬過』心理創傷。」 他指出,情緒上的傷害,如被拒絕、失敗或糟糕的心情,若不加以處理,其破壞力不亞於身體上的傷痛。

心理創傷的類比與重要性

溫奇博士將心理創傷比作身體上的傷口,強調我們對身體傷口會立即處理(例如用繃帶包紮傷口、服用抗生素治療感染),但對心理傷痛卻常常選擇忽視。這種「奇怪的偏愛」導致心理健康被邊緣化和忽視,如同灰姑娘般被留下清掃地板。然而,心理傷害的影響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能夠扭曲我們的認知和行為。

重要的類比:

日常情緒急救的實用策略

溫奇博士提出了七種實用方法來應對常見的心理創傷:

  1. 關注情緒痛苦並及時處理: 像身體疼痛提醒我們需要處理問題一樣,情緒痛苦也需要被識別和應對。「如果拒絕、失敗或壞情緒沒有好轉,這意味著你已經遭受了心理創傷,你需要對其進行治療。」
  2. 重新引導失敗後的本能反應: 失敗容易導致情緒惡性循環。學會忽視失敗後無助和沮喪的「本能」反應,列出可以控制的因素(例如準備和計劃),這能減少無助感並提升未來成功的機會。
  3. 監測和保護自尊: 自尊像情緒免疫系統,能緩衝情緒痛苦並增強情緒韌性。在感到自我貶低時,練習「自我同情」。想像一位親愛的朋友遇到類似情況,寫一封表達同情和支持的電子郵件,然後將這些信息對自己說。這比空洞的「正面肯定」更有效,因為它源於內心,更符合個人的信念系統。
  4. 用積極的注意力分散法打斷負面思維: 當重複回放痛苦事件而沒有新的見解時,這只是沉思,長期如此會導致更深的心理痛苦。打斷反芻的最佳方法是專注於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務(例如玩數獨、填字遊戲),即使是兩分鐘的注意力分散也能有效。
  5. 在失落中尋找意義: 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若不處理,其造成的情緒創傷會阻礙我們前進。如果時間已久仍難以擺脫失落,應嘗試從中找到意義並賦予目的(例如,「我失去了配偶,但我與孩子們的關係更親密了」)。
  6. 不要讓過度的內疚感持續: 適度的內疚有助於修復人際關係問題,但過度內疚有害。解決揮之不去的內疚的最佳方法是真誠地道歉,特別是包含「同理心陳述」,即專注於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而非解釋自己的動機。
  7. 學習哪些情緒創傷的治療方法對自己有效: 留意自己如何應對常見的情緒創傷,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情緒急救方法。「就像你會找出貨架上眾多止痛藥中哪種最適合你一樣。」建立情緒韌性也需要嘗試不同技術,找到最容易實施和最有效的方法。定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是在壓力、困難或情緒痛苦的情況後。

其他重要的概念與建議

結論:建立你的心理急救箱

溫奇博士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建立一個「個人心理藥箱」,裡面裝滿了適合自己的情緒工具和策略,就像應對身體疾病的藥物一樣。這意味著:

透過理解和實踐情緒急救,我們不僅能及時處理日常的心理「小傷」,更能增強心理韌性,過上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