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Nir Eyal,暢銷書《鉤癮效應》的作者,在其後續著作《專注力協定》(Indistractable)中指出,如果2025年只能獲得一個能力來幫助實現目標與夢想,那一定是「極致專注力」。這項能力能讓「預計要做的事情」與「實際的行動」100%相符。Eyal 本人也曾深受分心困擾,甚至為了探討此一主題,購買了英文原版《專注力協定》。「我真心覺得這樣下去,我會一事無成。」他的個人經歷促使他深入研究,並揭示了分心並非僅是科技問題,而是更深層的心理驅動。

核心概念:區分「引力」與「分心」

Eyal 提出了「引力」(Traction)與「分心」(Distraction)兩個核心概念。這兩個詞都源自拉丁文 "trahere"(意為「拉動」),並以「action」結尾,強調它們都是「行動」。

「引力幫助我們達成目標;分心則讓我們離目標愈來愈遠。變得心無旁騖,意思就是努力地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因此,辨別引力與分心的關鍵在於「意圖」。只要是事先計畫好、並有意識地去做的活動,即使是玩樂,也是一種引力。

心無旁鶩的四大策略

《專注力協定》提出一個系統性的四步驟模型,幫助個人和組織掌握注意力,實現「心無旁鶩」:

  1. 掌握內在誘因 (Master Internal Triggers)
  2. 為引力空出時間 (Make Time for Traction)
  3. 反擊外在誘因 (Hack Back External Triggers)
  4. 運用協定預防分心 (Prevent Distraction with Pacts)

1. 掌握內在誘因:時間管理即痛苦管理

「分心所付出的代價是時間,並且,就像任何其他行動一樣,分心源自想要逃避不適的那欲望。」Eyal 強調,分心真正的根源來自於我們內心的不適感,如無聊、焦慮、壓力、疲勞或不確定性。我們傾向於利用分心行為作為一種逃避這些痛苦情緒的手段。

克服內在誘因的四步驟:

重新構思情緒、任務與氣質:

2. 為引力空出時間:規劃先行,主宰生活

「你不能把一件事情稱為分心,除非你知道它是讓你從什麼東西分心。」如果沒有事先規劃時間,就無法辨別哪些是引力、哪些是分心。未經規劃的時間很容易被他人的請求或外界刺激所佔據。

實施「時間盒」(Timebox)策略:

  1. 你自己: 確保有時間照顧身心靈健康,如運動、冥想、充足睡眠。
  2. 人際關係: 為家人和朋友安排固定、有品質的相處時間,而非僅剩餘時間。
  3. 工作: 規劃深度工作時間(reflective work)與反應式工作(reactive work),確保高價值任務的執行。

「如果你不事先規劃一周的每天要做什麼,那就會有別人來幫你規劃。」時間盒不僅提升效率,也帶來對生活的掌控感,減少因未完成事項而產生的焦慮。

3. 反擊外在誘因:問自己「誰在服務誰?」

「每一個外在誘因,我們都必須問:『這個誘因是在服務我,還是我在服務它?』」儘管科技帶來便利,但也成為分心的主要來源。單靠意志力對抗是不可行的,更有效的方法是主動設計環境。

減少外部干擾的策略:

4. 運用協定預防分心:「預先承諾」的力量

「衝動的解藥就是深思熟慮。」預防分心的最後一步是透過「預先承諾」(Pacts)來移除未來的選擇,從而克服衝動行為。這是一種自我約束,當前三個步驟(掌握內在誘因、為引力空出時間、反擊外在誘因)都已落實後,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三種預先承諾:

「心無旁鶩」的應用與推廣

Eyal 的「心無旁鶩」模型不僅適用於個人,也延伸至職場、親子和人際關係:

「最終,我們都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並選擇我們的人生。」成為「心無旁鶩者」是一個持續學習和適應的過程,它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透過系統性的方法和持之以恆的實踐,每個人都能夠掌握自己的注意力,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