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幾乎每人都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收入屬於什麼水準? 很少人願意認為他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沒多少人能夠成為所謂的上層階層。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皮尤研究中心就會發佈報告,用數位揭示人們處於哪個收入階層。 每年通貨膨脹和COVID-19等問題都在影響報告中的數位。 近些年來,疫情的大流行讓更多人從中產跌落到低層。 同時,疫情以來,也有更多人由中產邁入上層。 兩種情形導致中產階層從兩端萎縮。

其實,「中產」一詞可以有多種定義,人們處於哪個階層,最常見的決定因素通常是收入,但收入肯定不是唯一因素。 據《今日美國》報導,不同的研究者各自提出過收入階層的決定因素清單,專家們對此卻往往不以為然。 為確定收入等級,一些研究人員會考慮某些方面的因素,如擁有房子和汽車,偶爾度假和旅行,存錢到退休帳戶,能支付子女的大學教育,這些都被認為是中產階層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者考慮了更多因素,如受過大學教育、白領工作,有些研究者可能會加入地位的考量,無論是社會或政治地位。 還有一些負面因素可能會影響收入水準,NextAdvisor提到了其中三個:個人儲蓄率、投資和債務。 例如,負債很多的人,除了要付帳單,可能沒能力做其它的,每月剩不下多少錢。 相同收入而債務少的人,就可以把錢存起來,或用於投資或度假。 此外,人們會把自己劃為哪個階層? 事實上,大多數人不願意自認處於下層。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什麼是中產階層收入? 確定什麼是中產階層,最常見簡捷的是傳統辦法:看收入數位。 皮尤研究中心對三口之家界定的財務範圍是:少於52,200美元為低收入。 52,200美元到156,600美元之間為中等收入。 超過156,000美元算作高收入。

上面的數位只是概括性的,讓人們對自己的收入水準有個大概瞭解。 大家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居住地不同,決定收入水準的數位也會有所不同,數位中把居住的州和城市加入考量會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