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在加州另一大城市三藩市,無家可歸者死亡人數也呈現出急速增長之勢。 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三藩市有331位無家可歸者死亡,幾乎是疫情前的2倍。 三藩市無家可歸者的死亡絕大多數與藥物過量有關。 致死的藥物主要是芬太尼,其通常被吸食者和甲基苯丙酸一起使用。 其它死因還有:6%死於外傷(包括他殺和自殺)、5%死於慢性疾病、3%死於慢性飲酒併發症、2%死於其它原因。 加州有全美最多的無家可歸者人口,估計總數達16萬人,其中,近1/4有精神疾病。

此外,遊民死亡風險是普通人的3.5倍。 三藩市加州大學今年8月發佈的一份報告說,住在庇護所、營地或者非傳統住房的年長無家可歸者,與有房居住的人相比,死亡風險是3.5倍。 這一報告持續了8年時間,調查了加州奧克蘭450位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並於去年12月份結束。 調查發現,117名受調者的死亡中位年齡為64.6歲。 他們的死因中,心臟病、癌症各佔總數的14.5%,藥物過量佔12%。 而2021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6.1歲。 另外,無家可歸的老年人更容易罹患老年病。 研究者認為,需要進行政策干預,説明無家可歸者降低死亡率。 解決方案包括在人們失去住房后及時為他們尋找住房,並提供永久性的住房支援。

拯救電網壓力 建議 電動車主應白天充電

大部分電車車主下班回到家都會幫愛車充電,但斯坦福大學最新的報告指出,晚間集中充電會給美西電網帶來壓力,車主應該在白天到公共充電站充電。 大部分電動車的充電時長為2至22個小時,因此車主都會選擇下班后回家充電。 根據斯坦福大學在《自然能源》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當路上車輛有30%是電動車時,每天下午5點至9點的用電高峰期,充電需求會上升25%,因此增加了電網壓力。 報告認為,車主應該改成白天在工作場所或公共充電站充電。 這時的電網有多餘的太陽能容量,電力系統不會負擔過度,對蓄電的需求也不會那麼大。 研究人員還建議電力公司改變電價收費表,把最便宜的價格設在中午,以鼓勵車主在白天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