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人體健康相當重要,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且讓食慾增加,造成肥胖。營養師提醒,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還能預防肥胖和其他代謝疾病的發生。維持正常的睡眠時數,保證睡眠品質,是預防肥胖和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近期的研究指出,全球肥胖的患病率已經翻了一倍。許多研究顯示,睡眠異常是肥胖發展的新危險因素。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
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心臟病風險多20%。《美國心臟協會》2022年發布研究,更新保護心臟健康的7項主要建議,首次納入「睡眠品質和時數」為單獨風險因子,明確提醒睡眠時間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研究中指出,每日睡眠時間,成人建議為7至9小時,5歲以下兒童10至16小時;6至12歲兒童為9至12小時;13至18歲青少年則是8至10小時。每天連續睡眠時間長短會影響整體健康,在深層睡眠期,身體會進入深度修復,是維持生理與精神健康的重要途徑。如果無法進入深度睡眠期,可能增加高血壓、高血糖甚至心臟衰竭的機率。與睡眠時間6至9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風險高出20%。另外,睡眠不足會影響食慾。短時間的睡眠對營養攝入和代謝健康有負面影響,包括總能量和脂肪攝入增加,晚上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增加。一項最新的臨床試驗發現,增加睡眠時間可以降低肥胖風險。若將睡眠時間從6.5小時增加至8.5小時,可以降低熱量攝入。睡眠不足已被證實會導致代謝和內分泌的改變,包括葡萄糖耐受性下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晚上皮質醇濃度升高、胃食道素水平升高、瘦素水平下降,以及飢餓和食慾增加。研究發現,睡眠限制組一天的熱量攝取增加了559大卡;對照組則減少了118大卡。睡眠時間一晚增加1.2小時,熱量攝入可減少270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