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科學家警告,永久凍土解凍所釋放出的古代病原體,可能會對現代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多年凍土層一般分佈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如格陵蘭島、阿拉斯加、西伯利亞、青藏高原和加拿大北部等,是由土壤、沙子和岩石構成的堅硬凍土層,其下層在夏季仍處於凍結狀態。

新研究發現,這些凍土層中有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隨著凍土層解凍,可能會使這些古老的病原體重返生態系。
為更好地理解可能發生的生態效應,有研究小組對古老病毒與現代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數位化建模。 通過數萬次反覆運算類比,研究小組追蹤了病毒如何影響細菌群落的物種多樣性。
結果發現,大約1%的情況下,古老病毒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重大破壞。
病毒入侵者不僅存活了下來,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使系統失去平衡。 在一些類比中,遠古病毒使整個生態系統的細菌多樣性減少了32%。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Avida”的軟體,來類比病原體是否能成功滲入生態系統。 在二維網格中,細菌會與環境相互作用,爭奪能量和空間。 找到自己生存空間的競爭者,可在迴圈中繁殖和生存。

在此過程中,繁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微小的誤差,從而產生遺傳多樣性,形成一個更加複雜的生態系統。
當病毒進入這個環境時,它必須從合適的細菌宿主身上汲取能量。 宿主若無法獲得生存或繁殖所需的能量,將會面臨死亡。 有專家認為,雖然1%的概率看似很低,但每年有4個sextillion(10的21次方)細胞從永久凍土層中逃逸出來。
這遠遠超過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 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生物,幾乎沒有針對遠古病原體的自然防禦機制。 所幸含有地球永久凍土的地區人煙稀少。 如果遠古病原體以某種方式逃脫,大部分仍難以找到可感染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