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 美中兩國關係陷入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谷。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去年峇里島峰會後,一直沒有見過面。 但11月15日於三藩市的費羅麗莊園兩國領導人進行了約兩個小時的會晤。
中美關係在特朗普時代走向低谷,雙方在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多領域持續對抗。 拜登政府上臺後,雖有緩慢修復,但對北京同意採取強硬立場。 去年八月,美國眾議議長佩羅西訪問臺灣後,兩國關係緊張達到頂峰。
之後十一月,巴厘島G20峰會拜登與習近平會面,雙方再次開始修復過程。 然而今年二月,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令這一修復過程中斷,雙邊關係再次降至冰點,直至六月,布林肯訪華得以重啟。
此後,兩國成功進行多輪部長級訪問。 近半年,中美雙方關係逐漸顯示出企穩跡象。 高層交流之外,兩國還成立多個工作組,涉及經濟金融出口管制和亞洲事務等。 然而,溝通頻率的增加不表示雙方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
美國在尋求對話的同時,仍將中國描述為其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 十月底,中國外長王毅應邀訪問美國,就在王毅抵達華盛頓前,美國政府發佈了兩份重要的對華新檔,最新的出口管制物象清單以及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
過去一年,美國對中國官員和企業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同時試圖切斷中國在全球獲取關鍵技術的管道。 與此同時,中國也出臺了自己的限制措施。 中國曾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但現已跌至第三。
儘管如此,中美在許多方面的合作仍然不可或缺。 二零二二年,中美貿易再創新高達到六千九百億美元。 蘋果CEO庫克,特斯拉CEO馬斯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今年相繼訪華,並受到中國官方的高規格接待。 對中國來說,重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有益於其內部的經濟復甦。
對美國來說,其仍需要中國的廉價產品以及廣闊的市場。 此次會晤有望在氣候變化巴以衝突俄烏戰爭等廣泛議題上加強協調,發揮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