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當今不僅生活在多元化社會中,而且還像人類學家形容的那樣,生活在)“極度多元化”(或稱“超級多樣性”)的社會中。 越來越多的人常年不斷異地工作和生活,隨之流動的還有語言和文化。
以英國為例, 20%的在校學童能說多種語言,即除英語外至少還能講另外一種語言。 如果各位觀眾在家中也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就還需要決定應該如何雙語育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其實在家庭環境中涉及到幾種語言時,之前關於如何學習語言的一些理論往往提倡遵守嚴格的紀律,即一位家長只講一種語言的政策,也就是說父母當中的一方只對孩子說他們的母語,以避免混淆。 與此同時, 其他一些移民父母決定在家裡只說他們的傳承語言,然後讓孩子在學校學習當地語言。 相比之下,採納多語制方法可以讓人比較放鬆。 它讓你可以隨心所欲,可以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語言。 多語育兒涉及到自由的語言規則。 許多家長認為不應該在家中懲罰「講錯語言」的孩子。 即使那些在孩子剛出生時特別嚴格的家長也很快意識到他們的孩子會在不同語言之間來回切換,他們覺得這並沒什麼問題。
最後,多語育兒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聯。 移民父母飄洋過海來到一個新的國家,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化。 語言對身份認同以及歸屬感至關重要。 移民父母在家裡也會經常遇到和處理這一問題。 因為對父母來說能保持他們的傳統語言尤其重要。 他們還將這一重要性傳遞給孩子。 也有人認為,在家裡說兩種語言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延遲他們的語言發育,並不利於學業成績。 但並沒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支援這一論點。 相比之下,多語制源於一種對如何使用語言的新理解,特別是在英語教學領域。 它強調一種更加靈活的方法來教授學生。 而且讓學生建立起語言意識、他們的文化知識以及他們在改進所學語言同時,也願意學習各種語言的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