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佈的最新研究信息顯示,超過1,100萬75歲以上的中等收入者到2033年可能面臨困境:他們既無力自付輔助生活費用,又無法仰賴聯邦低收入醫療補助(Medicaid)來支付長期的護理費用。 由SCAN基金會資助、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到2033年,85歲以上的長者將達到480萬人,75~84歲之間的長者將達到1,110萬人; 其中1,150萬中等收入的長者屆時的收入和年金資產將低於6.5萬美元──這是需支付給私人輔助生活和醫療機構的平均數位。 並且,即使這些老年人賣掉房產,仍將有610萬人缺乏足夠資源來支付養老開銷。 到2033年,大約有950萬中等收入的老人將沒有配偶; 其中有40%的長者,他們子女不住在附近。 75歲以上的長者中,一半以上將罹患3種以上的慢性疾病,56%的人將伴有移動受限的健康問題。 因此,目前將屆65歲退休年齡者宜未雨綢繆,及早安排,在退休之前盡量為退休後的生活儲蓄,以免未來陷入窘境。
根據美國統計局數據,美國65歲以上者,2020年的退休收入中位數是46,360美元,65歲以上老年人的貧困率為9%。 通常,想要保持退休后良好的生活水準,需準備退休前收入的70~80%。 滿足未來退休生活的做法之一是“50-30-20”經驗法則,即把自己收入的50%用於必要的消費,30%用於非必要的可自由支配的費用,20%用於儲蓄。 另一方法是80%規則。 這一逆向思考的規則建議:考慮以退休前80%的收入,來維持退休後的生活水準。 這一方法比上述方法更保守。
計算退休後收入需求的第一步是「計算花費」。 退休後的花費包括住房和水電等“固定花費”,以及食物、社交娛樂之類的“變動花費”,在對花費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估計後,就可以考慮需要儲蓄多少錢才夠用。 如若接近65歲的退休年齡,尚未退休,還有什麼做法可以提高自己退休后的收入呢,下期節目我們一起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