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重金屬長期攝入體內無法排出,就會對人體細胞造成嚴重的影響與重大的傷害。
鉛中毒可傷害生殖、神經、心血管、腸胃、造血等系統及腎、肝,胎兒或嬰幼兒若遭污染,則易導致智能障礙。 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鉛的環境下會導致鉛中毒的狀況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當時貴族們已將鉛廣泛使用在化妝品、漆料等日常用品中,目的是使顏色更為持久。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鉛更被運用在焊接劑、電池、陶器釉料、罐頭、水管管線、彈藥之中,汽油里也加入鉛來防止引擎震爆。 近年來關於鉛中毒的研究發現,即使暴露在低濃度的鉛環境中,距離正常血鉛濃度的上限甚遠,仍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因此有許多學者認為,鉛在體內的含量所造成的毒害,並沒有一定的安全範圍。
生活中另一常見重金屬,鋁中毒可引發貧血、骨質疏鬆、骨頭疼痛、腸胃障礙、腎臟障礙、肝功能障礙、手腳痙攣及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等。 鋁是地球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它的質地輕、柔軟、延展性高、導熱性強,因此大量被運用在生活中,包括飛機、汽車及航太科技、電纜材料、建築材料、烹調器具與包裝材料等等。 另外,大自然中的水、蔬果穀物、海產、畜禽也都含有鋁,而大氣污染所降下的酸雨,也會使得泥土的鋁污染水源,再透過蔬菜等食物進入人體。 健康的腎臟可以代謝鋁使之排出體外,但腎功能一旦減弱,大量的鋁會讓腎臟負荷過重,血液中的鋁濃度便會上升。 在與氧結合形成氧化鋁后,更會侵入骨骼及腦中,引起貧血、骨質疏鬆、骨頭疼痛、腸胃障礙、腎臟障礙、肝功能障礙、手腳痙攣及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等。
生活中,減少鋁製器具的使用量,尤其絕對避免用鋁鍋、鋁箔烹煮或烘烤酸性物質; 罐頭類食品開封后立刻盛入一般餐具中,都可以有效減少鋁的吸收量。 而鈣和鎂有助於排出鋁,因此將這兩者加入螯合劑中,排鋁的效果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