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味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它可以讓我們的食物變得很鮮美,但是味精健康與否的爭議一直存在。
那麼味精到底是否有害健康? 讓我們一起詳細探究一下。 味精主要成分是一種遊離的谷氨酸。 遊離的谷氨酸會讓食物產生比較鮮的味道。 而不遊離的谷氨酸會和其它的氨基酸結合在一起,成為蛋白質的一部分,也沒有增味的作用。
味精的發明者是在日本的一位教授池田菊苗,在1908年,發現他太太做的海帶湯有種特別的味道,這種味道用酸、甜、苦、辣都不能夠描述。 之後他就把產生這種味道的成分提取出來,做成調味料,也就是味精。
從此以後的100多年中,味精就成為人們飲食當中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味精的壞名聲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在上世紀60年代,一位美國教授到中餐館吃飯,他吃完飯回家以後感覺不舒服,產生頭痛、手腳麻、頭腦不清醒、噁心等癥狀。
從那以後,人們就給這一系列癥狀取了個名字叫「中餐館症候群」。。 從此以後,味精有各種各樣的健康方面的害處。 不過,後來有許多科學研究人員對味精進行研究,他們都找不到味精導致“中餐館症候群”的任何證據。
雖然味精對健康無害,但有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味精會增加體重,影響人體代謝。 事實上這是因為味精味道鮮美,改變了人們對食物的體驗,並刺激了食慾,可能造成攝入過度熱量和鹽分,因此會間接導致體重和代謝方面的問題。
食用味精者通常攝取較多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膽固醇和熱量,而對植物性蛋白質、總碳水化合物、澱粉、纖維和鎂的攝取量低於不食用味精者。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味精有害,但大家仍然應該注意,谷氨酸是一種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對記憶、認知和情緒調節很重要。
如果在晚餐的時候攝入太多味精,有可能造成睡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