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由退貨”,是美國零售商的一大金字招牌,美國人因此能享受更大的購物樂趣。 但是,在這個閃光的招牌背後,零售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2023年,零售業的退貨商品達7,430億美元,退貨欺詐,造成了零售商1,010億美元的損失。 報告顯示,平均每10億美元的銷售額,零售商就會產生1.45億美元的商品退貨。
網上銷售的退貨率較高,網購商品的退貨率為17.6%,即2,470億美元。 而純實體店的退貨率為10.02%,即3,710億美元。 此外,每100美元的退貨商品,零售商將因退貨欺詐,損失13.7美元。 退貨欺詐有多種類型。 零售商表示,在過去一年經歷過的退貨欺詐類型中,近一半(49%)的退貨商品,是使用過的無缺陷商品;44%的退貨商品,是入店盜竊或被盜商品。 2023年,價值1,480億美元的假日商品,預計將以15.4%的比率被退回。
零售商預計,其中將有近250億美元的欺詐性退貨,占假日退貨總額的16.5%。 公休日期間人流量增加,更可能被那些尋求欺詐性退貨的人利用。 事實上,即便是正常的退貨,零售商也要花費大量成本來處理。
退貨商品被寄回時,商家得支付一筆不小的運費。 這些商品即使能再回到倉庫或貨架上,商家往往又得進行降價處理,從而進一步損害了利潤。
在一些情況下,商店甚至會給顧客退錢,但讓顧客保留退貨商品,因為公司承擔退貨運費的成本太高。 如果遭遇退貨欺詐,更令零售商雪上加霜。 分析師估計,在處理退貨方面,零售商損失了約50%的利潤。
面對退貨成本的不斷增加,和對退貨欺詐的擔憂,許多零售商近來正加大力度,減少相關損失,包括限制在線退貨的靈活性。
零售商所做的努力,包括為網購產品提供更詳細的尺碼和合身性說明,並要求退貨時提供收據等等。 而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對郵寄退貨收取費用,努力減少商店和網上退貨商品的數量,因為免費退貨,衝擊了零售商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