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越來越多的數據與臨床案例證明,中風不再是“老年病”,已經在向年輕人“進攻”了。
美國醫生提醒,不可忽視中風前身體釋放出的警告信號。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最常見的為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塞、腦缺血; 還有一種類型為出血性中風,即腦溢血。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中風是中老年人群較常見的疾病,但中風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數據,在過去10年內,50歲以下因中風住院的成年人增加了44%。 事實上,中風的原因有很多,因人而異。 除了最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和膽固醇因素外,吸煙、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也是增加中風概率的最主要因素,這也是中風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所在。
治療中,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患上中風。 中風多半是突發性的,但在此之前,身體會釋放出許多信號。 若能掌握“BEFAST”六大口訣,就能快速作出判斷、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BEFAST”分別代表著平衡感(Balance)、眼睛(Eye)、臉部表情(Face)、手臂力量(Arm)、說話表達能力(Speak)、爭取時間(Time)。 具體而言,若發現有人突然喪失了平衡感、走路容易跌倒; 視線變得模糊; 臉部表情不對稱,出現嘴角歪斜或單側面癱; 兩隻手臂無法維持在同一水準高度,單側手臂或腿無力; 口齒不清,無法理解、表達,這些都是中風的前兆。 一旦發現這些前兆要及時作出判斷,立即撥打911並就醫,因為越早搶救,恢復情況越好,疏通血塊必須在中風后的4.5個小時內進行,必須選擇儘快就醫。 根據醫療公司的數據,2022年全球有1,450萬人中風,550萬人因此死亡,死亡率高達約38%。 對這種疾病而言,預防勝於治療。 每個人都必須瞭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情況。 建議民眾可以通過健康飲食、控制膽固醇、不吸煙、多運動,並減少壓力等方式,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