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苗的接種率越來越高,造成的各種副作用不斷見諸報端。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載體疫苗導致格林巴厘綜合症的風險增加了三到四倍。 格林巴厘綜合症(GBS)是一種非常罕見且嚴重的由免疫系統障礙引起的神經性疾病,且發病率極低。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攻擊進入體內的病菌,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就會發出錯誤攻擊,從而損害神經。
GBS通常從手和腳開始,然後蔓延到手臂和腿,表現上有麻木、針刺感、肌肉無力、疼痛、平衡和協調性差等癥狀。 這些癥狀會在幾天或幾周內惡化,然後緩慢好轉,嚴重時會出現行走、呼吸或吞咽困難。
這種疾病導致某些人會留下長期的後遺症,偶爾也會危及生命。 GBS影響多發性神經病變。 若不能及時治療,會導致壞疽,嚴重時甚至截肢。
周圍神經病變還會影響控制心臟和循環系統功能的神經。 因此出現GBS的任何癥狀都要去看全科醫生。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OVID-19疫苗與罹患GBS之間存在關聯。 有研究報告顯示,在接種首劑阿斯利康疫苗后的42天內,罹患GBS的病例曾多。 研究人員認為,與阿斯利康疫苗有關。 從年齡和性別來看,60歲以上人群的GBS發病率高於年輕群體,男性高於女性。 研究人員呼籲,醫生必須密切監測接種COVID-19疫苗后的人群,尤其是接種首劑基於病毒載體疫苗的男性。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料,目前有兩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可以阻斷與免疫相關的神經損傷,即更換血液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1. 更換血液通過導管取出部分血液,從中提取血細胞並進行處理,然後再注回體內。 血液中含有抗體,更換血液可以清除損害神經的不良抗體。 2.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用於攻擊感染生物體的蛋白質。 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減輕免疫系統對神經系統的攻擊,縮短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