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總結:KC為咗迎接嘉賓,豪洗買新咪,仲自爆淘寶隔年再戰,同AliExpress鬥平鬥快嘅血淚史! 講到執屋,KC大呻收納神器全部冇用,最後都係原始方法最實際! 啤呀姐就理性分析「斷捨離」,強調必需品點都唔可以丟! 仲有呀,KC驚爆MacBook電池發脹險象環生,DIY換電過程緊張刺激過睇戲! 最後仲大爆讀書做功課嘅「秘技」,Google Translate大法原來咁屈機! 想知更多?快啲聽返足本版啦!
==支我地嘅各個連結:https://linktr.ee/whateverrrpodcast
1. 迎接嘉賓與裝備升級
- 主持人透露因為開始有人聽節目,感到緊張。
- 為了迎接未來的嘉賓,KC購入了新的麥克風,以便兩人同時使用時能減少背景噪音。
- KC提到自己換了新的混音器,因為插頭不同,以及追求線材一致性,所以又買了不少東西。
- 主持人感嘆網上購物很邪惡,KC最近發現AliExpress,並比較了它與Ebay、Amazon的價格,指出AliExpress顯示的價錢未含稅,實際付款時會貴10%。
- 啤呀姐分享自己相隔一年後再次使用淘寶,並盡量選擇非淘寶的網店,認為質素較好的產品,不同平台的價錢差異不大。
- KC以自身經驗說明便宜的網購衣物品質通常較差,例如買過15元的T恤,質地像紙巾。
- 啤呀姐認為在AliExpress購物要有心理準備貨品質素不高,以及運送時間長(一至兩個月),適合購買不急用且便宜的小物件,例如相機水平儀。
- KC買了一個有獨立開關的USB Hub,方便管理連接的器材。
2. 收納與斷捨離的迷思
- KC坦言自己不斷在想如何升級書桌和令其更整齊,永遠不會停止。
- 啤呀姐認為必需品如麥克風和不同尺寸的腳架很難「斷捨離」。
- KC分享觀看收拾屋子影片的心得,指出很多所謂的「收納小物」(如Muji的櫃桶分隔籃、S型褲架)其實並不實用,褲架最終還是最原始的橫向掛法最好。
- 啤呀姐則認為自己肯丟棄東西,例如不喜歡的MacBook也會丟掉,但必需品如咪高峰,即使沒有「Spark Joy」也不能丟。
- 啤呀姐的衣著風格簡約,衣物不多,主要用三個櫃桶就能放完夏天衣物。
- 主持人認為「minimalism」(簡約主義)的原意是簡單化,而非單純減少物件數量。
- 啤呀姐強調保留電子產品的原裝盒,方便搬屋時保護器材,並會利用床底空間儲存。
- 主持人認為收納空間越少,反而會促使人減少雜物。
- 啤呀姐分享自己的收納方法,例如使用有轆的櫃桶和金屬層架,方便清潔和調整。
- 主持人討論到外國人的廚房通常較大,廚具也較多,而亞洲人則傾向用較少的工具完成烹飪。
- 啤呀姐提到自己從電磁爐到鍋具都進行了投資,認為好的廚具值得花錢,因為耐用且方便。
3. 家居安全與電器選擇
- KC憶述家中曾發生火警,起因不明,但懷疑是拖板過載。他的房間因未被波及,電腦等電器幸免於難。
- 主持人強調拖板質素的重要性,認為膠殼用料差的拖板,內部電線和連接也可能不好,容易過熱引致危險。
- KC提到最近購買拖板時,了解到有「Search Protector」(突波保護器)可以防止雷擊或電流不穩損壞電器。
- 認為香港的電源供應相對穩定,防雷拖板並不普遍,但認為有保護比沒有好。
- 主持人指出,即使拖板的獨立開關關了,突發的高壓電流仍可能損壞電器,要視乎開關是否真正斷開兩邊線路。
- 討論到MacBook火牛沒有地線,以及USB Type-C充電標準的複雜性,若產品不完全符合標準,可能出現充電問題甚至危險。
- KC分享使用廉價轉插器時,經常出現火花,令人擔憂。
4. DIY維修與二手交易
- KC發現自己的MacBook Pro電池發脹,決定自行更換。
- 他參考YouTube影片,購買了電池和丙酮(acetone)來溶解粘住電池的膠水。過程驚險,擔心損壞底板或令電池爆炸。
- KC表示自己不敢DIY換電,寧願交給Apple Store處理,認為價錢合理且專業。
- 主持人提醒聽眾,廢棄電池不能直接丟進垃圾桶,需要妥善回收。
- 啤呀姐感嘆所住地區偏僻,沒有Apple Store和IKEA。
- 啤呀姐分享一次在Carousell購買二手iPhone 7的慘痛經歷,收到後發現螢幕顏色奇怪,Touch ID失靈,無法使用SIM卡,懷疑是經過改裝或Jailbreak的「妖機」。
- 主持人認為二手交易最好面交,以確保貨品質素。
- 啤呀姐表示自己傾向在Ebay或Amazon購買二手物品,因為有買家保障,即使貨物寄失或與描述不符,也能退款。
- 主持人討論到Ebay偏袒買家的政策,賣家即使註明不接受退貨,買家仍可以「貨不對辦」為由退貨,令賣家處於不利位置。
- 澳洲的大型電器店退貨政策相對嚴謹,需要有合理原因及原裝包裝。
5. 學費、學位與多元出路
- 啤呀姐在YouTube分享了自己當年讀飛行學位的學費,約23萬澳元(現已升至約30萬澳元),生活費另計。
- 他強調學費高低與能否畢業無關,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考試標準一樣。
- 啤呀姐建議如果只想做機師,不一定要讀大學學位,飛行學校的費用較低(約8萬澳元),而且入學要求不高。
- 如果堅持要大學學位,他建議讀一個與飛行無關的專業,再額外去飛行學校學飛,這樣能擁有兩項不同技能,出路更廣。
- 主持人認同多元出路的重要性,認為現今社會需要擁有多種技能的人才。
- 啤呀姐認為大學學位某程度上是測試學習能力和自律性,即使所學知識未必直接有用。
- 啤呀姐分享自己做功課的「技巧」,例如一份需要寫六頁的英文報告,她會先用Google Translate將英文論文翻譯成中文,再找一些大陸網站上已翻譯成中文的相關內容,然後再用Google Translate將中文翻譯回英文,並適當排版和加入小標題,最終獲得高分。
- 主持人討論到Photoshop的Content Aware Fill等電腦圖像處理技術背後的複雜算法。
6. 抄功課的技巧與未來展望
- 認為「抄功課」也是一項重要的技巧。
- 主持人預告如果KC的新咪高峰到埗,會邀請中學同學「才女」擔任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