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總結:
喂喂喂!今集《是但啦》有神秘嘉賓「才女」登場,同啤呀姐、KC大爆料! 啤呀姐為咗錄音質素,竟然化身「靈探KOL」,喺屋企拎住支咪周圍測電流聲,仲話要用錫紙貼滿牆?! 講到買嘢,兩位主持又呻窮又繼續買,相機鏡頭換完又換,實行「低成本高效益」大法! 才女就分享佢份畫船圖嘅神秘工作,原來買架車想升級可以咁複雜! 仲有M1 Mac Mini藍牙瘋狂斷線災情、Siri姐姐大戰Alexa、Facebook偷聽疑雲,內容勁爆,快啲聽啦!
==支我地嘅各個連結:https://linktr.ee/whateverrrpodcast
節目開場與技術調整
- 嘉賓介紹與錄音新嘗試:
- 首次邀請嘉賓「才女」(中學同學)參與錄音
- 第一次嘗試星期六下午錄音
- 第一次使用 Mixer 進行雙軌錄音,並測試新咪高峰的設定
- 主持人提及因開視像通話,感覺聲音質素比平時稍低及有延遲
- 電流聲「靈探」事件:
- 主持人KC分享解決錄音電流聲的經歷,發現源頭來自牆內電線的高頻電流,受物理學的電磁感應影響
- 解決方法是將咪高峰打斜,避免與牆內電線成90度垂直
- 主持人笑稱考慮用錫紙貼滿牆壁以隔絕電磁波
- iPhone 配件遺失與耳機選擇:
- 主持人啤呀姐遺失 iPhone 的 3.5mm 耳機轉接器,已在網上重購
- 因怕影響錄音質素,不太喜歡用 Bose 耳筒進行通話
- 討論到為嘉賓準備耳機時,因不同耳機所需功率不同,用普通分插線會導致音量不均,需要可獨立驅動不同耳機的裝置
嘉賓「才女」的工作與汽車話題
- 才女的職業介紹:
- 才女目前從事繪畫船隻/車輛外觀圖的工作,使用 AutoCAD 軟件
- 工作流程是工程師先與客戶商討規格,才女再根據規格繪製圖則,描述車輛外觀及裝置
- 工作內容涉及為客戶(例如政府部門)訂製或升級車輛
- 汽車升級與保養討論:
- 主持人啤呀姐分享其前同事為新車選配了在炎熱地區(澳洲達爾文)不實用的加熱座椅和軚盤
- 討論到二手車在經濟效益上更佳,因新車落地即貶值,且養車費用高昂(維修、香港停車場費用等)
- 主持人啤呀姐分享自己對車的態度是實用為主,不追求完美外觀,並提及自己第一部二手車的 DIY 維修和打蠟經驗
- 比較新舊款汽車維修升級的難度,認為舊車較易處理
- 提及鳥糞對車漆的腐蝕性,需要及時清理
- 簡述現代汽車車漆結構,包括底漆 (Prime/Base Coat)、顏色層及透明保護層 (Clear Coat)
科技產品與社交媒體
- DIY 與 YouTuber Clickbait:
- 主持人提及有木工 YouTuber 聲稱用簡單工具便可完成項目,實際卻使用大量專業器材,令觀眾失望
- 主持人啤呀姐表示會整理自己的 YouTube 訂閱列表,取消追蹤內容不佳或不再更新的頻道
- 社交媒體策略與演算法:
- 主持人啤呀姐認為 Instagram 有助推廣 YouTube 頻道,因用戶較多透過 IG 發掘新頻道,而且 Story 功能比 Post 更易接觸用戶
- 批評 Facebook 演算法,令專頁帖文觸及率低,充斥廣告,用戶體驗差
- 討論到 MeWe 作為 Facebook 的替代品,但啤呀姐提及 MeWe 網站需要付費
- 分享一個 Blue 咪高峰廣告拍得差的例子,未能突出產品反而展示了其他品牌的器材
- 錄音器材與設定:
- 主持人 KC 不斷調整咪高峰的擺放,務求最佳收音效果及方便使用
- 批評 Blue Yeti 咪高峰雖然在外國便宜,但很多用家不懂正確使用方法(應側面收音而非頂部)
- 提及 Razer 新出的平價 Condenser 咪高峰外型美觀,但因環境嘈雜不適合使用
- 解釋為何需要使用 Dynamic 咪高峰而非 Condenser 咪高峰,以減少環境雜音(如家人活動、車聲、裝修聲)
- M1 Mac Mini 藍牙問題與新電腦體驗:
- 主持人啤呀姐的新 M1 Mac Mini 出現藍牙連接問題,鍵盤和滑鼠會不斷斷線,此為 M1 Mac Mini 的已知問題,Apple 聲稱會透過軟件更新改善
- 推測問題可能與 USB 3.0 的頻率干擾有關,類似早期路由器遇到的情況
- 提及 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都會出現 Wi-Fi 不穩定,自動切換網絡的問題
- 智能家居與語音助理:
- 主持人KC購入 HomePod Mini,讚賞其收音能力(細聲說話也能偵測到)及以其小巧體積而言不錯的空間感和音質
- 比較 Siri、Alexa (Amazon) 和 Google Home:
- Siri (Apple HomeKit) 最難接入智能家居產品,選擇少且貴,但安全標準較高
- Alexa 支援最多智能家居產品,最普及
- 啤呀姐認為 Siri 在聽取指令方面最自然和準確
- 主持人 KC 分享對智能家居態度的轉變,最初認為聲控開關很多餘,後來覺得普及化和價格降低後,確實帶來方便,尤其在床上無需起身便可關燈
- Facebook 監聽疑慮與私隱問題:
- 主持人啤呀姐分享在 Mac 上使用 Facebook Messenger (iOS 版) 時,AirPods 會自動切換到通話模式,懷疑咪高峰被啟用作監聽
- 討論 Facebook 如何收集用戶數據作廣告用途,即使並非直接監聽對話,也能透過分析用戶行為和關聯數據達致精準投放
- 提及 iOS 系統在私隱保護方面較佳,App 取用咪高峰或藍牙等權限均需用戶明確同意
- 批評美國國會對科技巨頭的聽證會,議員提問顯得無知,未能針對核心問題
- 主持人 KC 分享在澳洲的經歷,懷疑個人資料被購物網站或租屋 App 收集,導致收到推銷電話,對方甚至知道其過往住址
- Google Map 利用用戶 GPS 數據判斷路面交通情況,將數據收集包裝成方便用戶的功能
節目尾聲
- 收聽習慣與內容長度:
- 主持人啤呀姐表示自己聽 Podcast 或看 YouTube 影片時,習慣用 1.5 倍或 2 倍速播放
- KC 亦認同此做法,尤其對於資訊性內容,或說話較慢的 YouTuber
- 討論到 YouTube 影片長度對演算法推送的影響,例如要有8分鐘以上才能有廣告,導致部分內容被不必要地拉長
- 啤呀姐喜歡有時間戳 (Timestamp) 的影片,方便快速跳到所需內容
- 呼籲聽眾支持:
#是但啦 #廣東話 #吹水 #podcast #cantonese #whateverrr
[本集Podcast 總結及內容大綱由AI生成,可能存在偏差或遺漏。如果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建議你聽返完整嘅Podcast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