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總結:
嘩!今集《是但啦》啤呀姐同KC大爆錄音秘辛,為咗條聲靚,啤呀姐竟然要同自己啲「口水聲」大作戰 !講到科技嘢,MacBook風扇嘈到拆天,點知換咗支指向咪就靜晒,真係神奇 ! 啤呀姐又呻Amazon買嘢等到頸都長 。兩人仲回憶台灣之旅,大讚台灣廁所乾淨過香港 ,啤呀姐分享恐怖補習社同魚市場廁所經歷,聽到都想嘔 ! 健康方面,KC自爆睇中醫要驗便便 ,仲講到照腸鏡嘅恐怖經歷 。最勵志係有個本身係醫生嘅飛機師,有糖尿病都成功攞返牌照 !啤呀姐仲話考慮移民加拿大,準備考IELTS ,想知佢哋仲爆咗啲咩?快啲聽啦!
==支我地嘅各個連結:https://linktr.ee/whateverrrpodcast
Podcast 錄音與音訊處理
- 開場與拍手同步:
- 節目第13集,由KC負責拍手進行音軌同步 。
- 以往由啤呀姐拍手,因使用電腦Facetime及螢幕錄製電腦聲音,KC現在可以負責拍手 。
- 啤呀姐提及以往拍手後,其音軌的拍手聲會被自己的降噪處理消除,令KC難以對軌 。
- 口水聲與呼吸聲處理:
- 啤呀姐認為自己說話時口水聲特別多,需要作嚴重聲音調整 。
- KC亦提及錄製YouTube教學時會有明顯呼吸聲,會稍作修剪但不會完全移除,以免不自然 。
- 主持人認為完全移除背景噪音或呼吸聲會令聲音聽起來不自然,現在傾向保留少許瑕疵 。
- 電影音效與Room Tone:
- 提及電影製作中會錄製特定場景的環境聲 (Room Tone),以便後期製作時聲音更自然 。
- 例如沙灘場景對話,收音清晰到不似現場錄製時,需加入海浪等雜音以增加真實感 。
- 咪高峰指向性與降噪:
- KC讚揚其超心形指向咪高峰,能有效隔絕咪高峰背後的Notebook風扇聲 。
- 討論到Condenser咪高峰可調校收音方向的功能,如360度、前後或僅前方收音 。
- 啤呀姐提及Blue某款球形咪高峰的360度收音效果被評為極差 。
- 討論到Siri HomePod運用多個咪高峰進行波束成形 (Beam Forming) 以準確收音的技術 。
- 主持人認為專門器材做專門事效果較好,多功能但樣樣不精的器材未必理想 。
- 認為iPhone跟機有線耳機的咪高峰在環境安靜及近距離收音情況下,效果尚可 。
科技產品與購物經驗
- 影片音質的重要性:
- 啤呀姐無法接受YouTube影片回音嚴重,認為影響觀看體驗,簡單加上相機外置咪高峰已可改善 。
- Amazon送貨與期望管理:
- 啤呀姐訂購的Rode Videomicro需等半個月才到貨,批評Amazon不像eBay般快速發貨 。
- 提及Apple產品的預計發送日期,可能在到期前三天才發貨,認為這種期望管理令人討厭 。
- 收貨與外出安排:
- KC提及香港收貨可選用智能櫃或自提點,方便控制取貨時間 。
- 啤呀姐則因在家工作,如非必要不會特意出門,會配合取貨或郵件到達時間順便買菜 。
飲食與烹飪
- 叮叮飯與即食麵:
- 啤呀姐提及澳洲的微波爐飯多為意粉或咖喱飯,份量偏小,且與香港的飯餸分開的叮叮飯不同 。
- KC購買無印良品不需微波,可整包水煮加熱的即食包,但份量亦小,價錢約30港元一包 。
- 啤呀姐認為叮叮飯成本高,一碗約10港元,不如買米自己煮划算 。
- 觀看飲食影片的感受:
- 啤呀姐表示看YouTuber吃東西的Vlog會很想吃,尤其是在日本居住的美國YouTuber吃的拉麵和日本菜 。
- 提及看書評YouTuber吃揚州炒飯令她很想吃,尤其在深夜觀看時 。
- KC則透過觀看大胃王YouTuber(如千千進食中)訓練自己對食慾的控制 。
- 台灣代購食品:
- KC透過Instagram代購買到台灣的急凍脆腸和甜不辣,認為脆腸味道不錯,雖不及當年台灣吃到的,但仍算香脆 。
- 回憶當年與啤呀姐在台灣吃脆腸,非常辣但美味 。
- 烹飪的煩惱:
- 啤呀姐認為煮食麻煩,即使簡單如煮魚蛋、菜、即食麵,因不想多洗鍋而分開煮,也要花上半小時 。
- 提及跟YouTube學做麵包,雖然步驟多,但主要是發酵和烘焗,可是過程繁瑣(如麵粉四濺、等待發酵)。
旅遊與公共衛生
- 台灣旅遊回憶:
- 啤呀姐提及與KC的台灣之旅是她首次與朋友而非家人外遊 。
- 認為旅伴是否合得來非常重要,否則可能影響朋友關係 。
- 公共廁所經歷:
- 啤呀姐憶述在台灣車站廁所的經歷,對其清潔度感到驚喜 。
- 啤呀姐分享在香港補習社(英皇或遵理)的恐怖廁所經歷,以及對學校廁所的負面印象 。
- 啤呀姐提及澳洲悉尼魚市場 (Fish Market) 的廁所沒有廁所板,只有鐵盤,對外國人使用造成不便 。
- 主持人建議盡量避免在外面上廁所 。
健康與醫療
- 便秘問題:
- KC表示旅行時容易便秘,可以六七天沒有便意 。
- 啤呀姐則指才女都有此情況,但他自己則沒有 。
- KC發現上班會影響排便,不用上班時則較正常,認為工作壓力影響身體健康 。
- 中醫與身體觀察:
- KC看中醫調理身體,並開始研究糞便顏色以判斷健康狀況 。
- 曾因糞便出現黑色物體而擔心食道出血,後來發現是未完全消化的菜葉纖維 。
- 照胃鏡與腸鏡:
- KC因輕微胃痛照過胃鏡,過程因有鎮靜劑所以不辛苦 。
- 討論到照腸鏡的準備過程比照胃鏡辛苦,需要清腸,飲用大量瀉藥並多次排便至水清 。
- 提及台灣有YouTuber組團去照腸鏡,過程搞笑但辛苦 。
- 飛機師體檢:
- 飛機師每年需進行身體檢查,每五年需進行一次大型體檢,包括心電圖等 。
- 啤呀姐在25歲時的心電圖顯示心跳比一般人慢,其姐姐亦有類似情況,懷疑是遺傳 。
航空業與特殊醫療個案
- 糖尿病與飛行資格:
- 一般而言,患有糖尿病(尤其Type 1)的人士不能擔任商業航班飛機師 。
- 啤呀姐分享一個澳洲案例:一位本身是醫生、後來成為飛機師的人士,在飛行多年後確診Type 1糖尿病,他透過詳細研究、藥物控制及嚴謹計劃,成功向飛行局證明其病情受控,最終獲准重新飛行 。
- 該飛機師擁有醫學及工程學位,背景非常厲害 。
- 此案例為其他患有類似疾病但有志成為飛機師的人帶來希望 。
教育與個人發展
- 碩士課程與小組習作:
- 啤呀姐認為碩士課程的小組習作 (Group Project) 非常麻煩,尤其同學多為在職人士,難以協調 。
- 擔心自己要求較低(合格就好)會拖累想爭取好成績的組員 。
- KC認為小組習作的意義在於學習與人合作,但啤呀姐覺得是學習如何成功「卸膊」。
- 除非題目有興趣且具彈性,否則很多大學功課對人生幫助不大 。
- 實習經歷:
- 啤呀姐分享其碩士課程實習經歷,工作內容沉悶(檢查文件、影印、用Zero軟件處理交易),但仍需撰寫1500字報告 。
- 因工作效率高,常處於無事可做狀態,甚至主動提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而「挑戰」上司 。
- 最終報告只寫了1100字,但仍獲高分 。
移民與語言考試
- 移民計劃:
- 啤呀姐因對澳洲政府及移民政策不滿,正考慮移民加拿大 。
- 認為加拿大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相對較尊重移民人士及資訊較透明 。
- 母親支持其決定,姐姐則較為保守 。
- IELTS考試準備:
- 啤呀姐已預約IELTS考試,目標是總分及各分項(尤其說話和寫作)達到7.5分 。
- 認為7分到7.5分是個大難關 。
- 比較IELTS(出成績需兩星期)和PTE(兩至五天出成績)的效率 。
- 提及IELTS現有電腦化考試,可加快出成績速度 。
- 討論到考試英語與日常溝通英語的差異 。
- 啤呀姐的溫習策略是大量閱讀範文而非練習寫作 。
- 網絡與國際差異:
- KC提及有美國Podcast主持人家中上網仍有流量限制(如每月50GB),與一般人對美國網絡無限量的印象不同 。
- 啤呀姐分享幾年前在澳洲珀斯居住時,上網計劃亦非無限量,每月只有200-250GB 。
- 澳洲現時強制使用NBN網絡,但有用戶投訴其不穩定及經常斷線 。
#是但啦 #廣東話 #吹水 #podcast #cantonese #whateverrr
[本集Podcast 總結及內容大綱由AI生成,可能存在偏差或遺漏。如果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建議你聽返完整嘅Podcast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