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師是一個聽秘密的工作。但人為什麼要有秘密呢?
2.作者先從自己升大學時,爸爸告訴他的一個秘密開始,讓他開始去思考,人為何要守密,守密的機制是什麼?那守密對人又有什麼影響。
首先,隱私和秘密是不同的。隱私是一個狀態:少自我揭露。但秘密,比較是「意圖」針對一個事情保留。
作者透過研究把秘密分為38類,也透過統計計算每個人平均有13個秘密.這38類可能是你曾經經驗過的事件,也可能會變成秘密。但經驗過這些事件,不一定代表會受苦,如果變成一種秘密,就比較會受苦。
3.更深層來說,秘密延伸出很多意念,這才是讓我們受苦的緣由。
秘密不和別人傾訴,處理的方式就是去思考,但是我們的思考常會放在一些細節,或是自責,這些就是不見得會讓我們好一點的思緒。但如果我們面對這些這些秘密的方法是想一些前瞻性的做法,如果,這些秘密對我們的正向成長是什麼?
4.面對秘密:我們可以做得幾個方式
A.幫秘密訂出座標。三種座標:道德,人際關係,個人目標。
而這三種座標會延伸出的感受是:羞愧,孤立,和難以理解。
B.如果我們可以處理這些感受,那就會不同。
包含:讓過去知道是過去。讓自己知道現在已經是現在了。想想你的守密幫助到什麼人。了解自己秘密的目的。
5.和別人傾訴,是處理秘密最好的一個方式,但我們常被一些想法卡住:別人怎麼想我?記得,別人可能比你想像得還要寬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42416
主講人: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伴旅心理治療所
#心怡心理師
#福澤喬
#Sandy_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