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1.美國國會通過國債上限



美國眾議院以 221 票對 209 票,參議院以 50 票對 49 票通過,將美國國債的法定上限從目前的 28.9 萬億美元增加到 31.4 萬億美元提高了 2.5萬億美元。接著參議院通過之後,將由拜登簽署正式生效。美國政府可以藉由發行新的政府債券來管理這些資金,直到 2022 年秋季的中期選舉之後。

不過雖然債務上限問題暫時解決,但拜登政府面前還有一堆問題。由於民主黨內部擺不平,1.75 萬億美元的歲收歲入法案被擱置,其中包括育兒支持和氣候變化措施。





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15日綜合預測,2033年中國 GDP 將會超過美國。 這個預測比去年發表的 2028 年相比,向後推遲了 5 年。最主要是中國政府收緊對私營企業的監管預測將會減緩生產率成長,從長遠來看,人口下降導致的勞動力短缺也將阻礙中國的經濟成長。

習近平收緊金融監管,糾正中國國內房地產的過度投資。即使在中期,它也會抑制投資導致增長率下降。拜登政府大規模財政支出導致2009年美國經濟快速復蘇,兩個原因促成了逆轉期的延遲。

#美國國債 #GDP #中國 #美國

2. 微博被罰款+美國禁止投資包括大疆在內八家中國無人機公司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微博上多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處以 300 萬人民幣罰款並且要求對負責人進行嚴懲。

習近平緊鎖中國的 IT 產業。目前還不清楚微博到底因為哪個案例被罰。外界猜測很可能是 11月女網選手彭帥在微博上發文,表示與中國副總理張高麗有不正常的男女關係這件事情有關。

不過中國政府宣布從1-11月總共對微博進行了44次處罰,罰款總額為1430萬人民幣。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強調,「要加強對用戶發送信息的管控,不得為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提供環境」







除了微博之外,中國 IT 公司在美國也一樣吃鱉,美國拜登政府計劃將包括全球最大無人機公司大疆在內的8家中國公司列入禁止美國人證券投資的名單。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導了這些公司。涉嫌參與監視中國少數民族維吾爾人,協助增加中國當局侵犯人權的壓力。

美國財政部計劃在16日宣布包括大疆在內的8家公司列入禁止證券投資的中國公司名單。 10日,商務部將中國圖像識別巨頭商湯科技列入名單。商湯科技13日宣布,為響應這一舉措,將推遲原定於17日在港交所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微博 #大疆 #中國 #美國 #商湯科技

3. 阿聯酋凍結美國軍購案。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準備凍結從美國購買大量軍事裝備的計劃,包括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 F35 和無人機 死神 。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和阿聯酋長期以來一直是合作夥伴,但目前美中關係使得波斯灣國家的角色矛盾加深,如果真的放棄,雙邊關係將會出現重大裂痕。

阿聯酋已通知美國其有意凍結銷售協議。它聲稱保護美國製造的先進武器免受中國間諜活動的要求過於嚴格,損害了國家主權。

這份價值230億美元備受爭議的出售計劃是由川普在執政末期簽署的。目前尚不清楚這項交易是否已被撤銷。阿聯酋軍方正計劃 15 日與美國國防部官員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談,這筆訂單也有可能成為談判的籌碼。

13日,阿聯酋事實上的最高領導人阿布扎比王儲與以色列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自去年邦交正常化以來首次會面。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是由美國前總統川普作為中間人主導的。據美國官員稱,阿聯酋同意允許使用美國先進的軍事裝備有助於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然而,對於通過美國政策保持在中東軍事優勢的以色列來說,向阿聯酋出售先進武器會是一個安全問題。

拜登政府強烈勸說其盟友不要在安全問題上接近中國。中國目前是阿聯酋的主要貿易夥伴,美國官員也會憂心中國和阿聯酋的關係會越走越近。



#阿聯酋 #美國 #中國 #以色列

4.布林肯:緬甸情況越來越糟 研議加強施壓軍政府



正在東南亞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5日在馬來西亞會見了馬來西亞外長賽夫迪。 布林肯表示不論單獨或與盟友合作,都會考慮對於緬甸軍方施壓。

布林肯在記者會上指出,對於南海議題,雙方都同意必須在國際法下,和平解決紛爭,所有主張都必須基於國際法規定,所有聲索國都應該享有在專屬經濟海域內開發自然資源的自由,不受脅迫。

媒體問及美國是否有意明年與東協國家舉行峰會,布林肯回覆表示,美國很期待明年與東協國家舉行特別峰會,「我們將東南亞視為印太區域架構重要的一部分」。

他說,美國提倡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代表每個國家有機會選擇自己的夥伴、自己的道路,對區域整體來說,這代表的是相互尊重、基於合作並非脅迫。印太區域擁有廣大的海洋,也必須確保貨物、人員在此區域內能自由流通。

他表示,開放、連結、繁榮、強韌及安全的區域是共同願景,東協是提倡這些共同願景的重要組織。

#布林肯 #緬甸 #軍事 #東協

5.日本國防軍費從每年 3 兆日圓,調高為 6 兆日圓,中期五年防衛預算首次突破 30 兆日圓



日本政府將在 2022 年底修訂的中期國防能力發展計劃(中期國防)中首次將國防開支總額調整到 30 兆日元的水平。目標是每年 6 兆日元,比目前的計劃增加 3 兆日元。最主要是考慮到中國的軍備,這將為日美新時代加強合作奠定基礎。

2021 年 4 月,時任首相的菅義偉和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決定加強防衛能力」作為新時代日美合作的一種方式。

中期防禦中顯示的增加政策是一項具體措施。美國已將國防利益轉移回到中國、朝鮮所在的東亞和印太地區,同時希望身為盟友的日本也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增加的國防開支將主要用於採購新裝備、向中國和台灣附近的南西群島部署軍隊以及加強導彈防禦。過去日本政府將國防開支的初始預算設定在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1% 以內,成為一個潛規則。新冠病毒蔓延前的2019年GDP約為557兆日元。如果年度國防開支因中期防務修正而增加至6兆日元,極有可能超過這一上限。

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一直令人憂心,在緊急情況下,日本可能會被美國要求進行軍事合作。美中衝突越激烈,美國盟友日本的安全壓力就會越大。

比如,中國和朝鮮都爭先恐後地研發高超音速導彈。速度高,彈道不規則,用日本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很難攔截。有必要繼續研究和開發最新設備,以實現實質性威懾。

美國國防預算為每年80 兆日元,中國將增長到20兆日元左右。中國在過去10年增長了八成。另一方面,日本的金融形勢依然嚴峻。與其從整體上增加國防開支,不如“選擇和集中”將預算分配到隨著安全環境的變化而增強威懾效果的領域。如果它沒有應用在必要的領域,一定會受到批評。



#日本 #國防預算 #印太區域 #台海安全



#Dennis

#福澤喬

製作人:

#KIMI

#國際新聞

#DJTALK

#DENNIS全球政治筆記

#Joel來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