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克蘭情勢最新(俄羅斯部分撤軍)俄羅斯國防部周二宣布,部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數周的俄羅斯部隊已經開始返回其駐地營區,而德國總理朔爾茨今天抵達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斡旋俄烏危機。據法新社今天援引俄羅斯國防部周二宣布,部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數周的俄羅斯部隊已經開始返回其駐地。
據俄羅斯新聞社消息,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說:「已經完成任務的南部和西部軍區的部隊已經開始撤離,通過鐵路和公路兩種運輸回營,並將在今天開始返回其駐紮地。」消息尚且沒有進一步細節。不知道俄羅斯是不是只是象徵性撤離部分士兵,還是全部撤離數萬軍隊。美國方面的消息指出上個周末,俄羅斯仍然增加了在烏克蘭邊境布防的軍隊與裝備,包括部署大量坦克裝甲車。歐洲與俄羅斯在經濟上有緊密關係,人們擔心如果發生軍事入侵,俄羅斯將會停止出口天然氣。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國家像是法國、德國以及義大利都積極開展外交與普丁見面來緩和緊張局勢。
俄羅斯還希望避免與歐洲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被歐洲制裁。據俄羅斯海關統計,2009年德國占貿易總額的比重為7%,僅次於中國的18%。與歐盟(EU)國家的貿易占 36%。在德國俄羅斯的峰會上,德國總理蘇爾茨也告訴普丁,萬一俄羅斯進入烏克蘭,北溪二號很可能會因此中斷。
在德俄首腦會晤之前,普京14日宣布,他將繼續與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就歐洲安全問題進行討論。俄羅斯通過集結軍隊和軍事演習等方式對美歐施加軍事壓力,並強烈要求北約停止向東擴張。
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在歐洲安全和烏克蘭局勢上的分歧很深。肖爾茨14日在基輔會見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尋求解決與該國東部親俄武裝團體的爭端。會後,他表示,“這是一個難題”,同時表示有意加強外交努力。
一位在舒爾茨訪華前採訪過的德國政府高級官員坦言,德俄峰會很難取得“具體成果”。即便如此,他也只能通過重複對話,逐漸拉近彼此的距離,找到緩解緊張的線索。
#美國 #烏克蘭 #俄羅斯 #德國
2.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訪問波蘭立陶宛美國國防部 14 日宣布,國防部長奧斯汀將在 15 日出發訪問比利時、波蘭和立陶宛。奧斯汀將於 16 17 日出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國防部長委員會會議。由於波蘭和立陶宛與白俄羅斯接壤,俄羅斯軍隊在邊境部署重兵。奧斯汀將在立陶宛會見包括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在內的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的國防部長。
據了解衛星圖像的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俄羅斯軍隊似乎準備好發動攻擊。處理遠程火砲和火箭部隊正移動到射擊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考慮在羅馬尼亞等地部署千人規模的「戰鬥群」,加強東歐的長期防禦能力。目前,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軍事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和歐洲國家正在向東歐地區派兵,現在計畫建立一個常設部隊,遏制俄羅斯。
這件事也會放在16日和17日在布魯塞爾總部舉行的國防部長會議上進行討論。
2014年俄羅斯單方面合併烏克蘭南部和克里米亞半島後,北約就決定在東歐部署防禦力量對抗俄羅斯。目前在四個國家設有戰鬥群:分別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這些戰鬥群部隊都有超過 1000多人,共計5000人。是一個多國部隊,由北約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德國和美國領導的戰鬥群,陪和其他成員國。
北約考慮在羅馬尼亞也設置一個戰鬥群。除了與烏克蘭接壤外,羅馬尼亞還面臨著軍事中心黑海。為了應對這種加劇的軍事緊張局勢,美國和歐洲國家正在派遣士兵和戰士,但其目的是通過部署幾乎永久性的部隊來提高他們的長期警惕性。
不過,一旦決定部署,俄方的強烈反對是肯定的。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表示有意領導羅馬尼亞戰鬥群,他在 2 月初表示,“這不是挑釁。我們需要繼續討論以緩解緊張局勢。”
北約11日宣布,要求俄方再次召開北約俄羅斯理事會,這是兩年半以來首次在1月召開。雖然上次會晤不太成功,但我們將保持繼續對話的立場,避免軍事衝突。
#北約 #羅馬尼亞
3. 馬爾地夫通過排除印度法案
中國和印度正在南亞島國馬爾代夫發動“代理人戰爭”。 親印總統易卜拉欣·穆罕默德的執政黨計劃向議會提交一項新法案,該法案將對妨礙外交關係進行刑事處罰。 為的是消除親中的前總統亞明領導的反印運動。 但有國際非政府組織指責新法案侵犯了言論自由。
馬爾代夫議會實行一院制,執政黨佔據87個席位的70%以上,如果新法案得到審議肯定會通過。執政黨發言人解釋說,新法案「規定阻礙與國際社會關係接軌的行為是非法的」。據當地媒體報導,量刑包括監禁和軟禁。一位發言人說:“政府和執政黨擔心’趕走印度’的運動蔓延,因為這可能會損害與曾多次幫助馬爾代夫的近鄰(印度)的關係。”
推動“趕走印度”運動的是前總統亞明。他身穿印有這個口號的紅色 T 卹,領導了批評印度的示威活動,通過支持“一帶一路”,亞明所領導的前政府從中國手中獲得了大量資金,並著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亞明在 2018 年總統大選中敗選,並並控在任職期間洗錢,不過最高法院在 2021 年 11 月裁定解除對雅明的監禁。
與此同時,新任總統傾向印度。 2021 年 2 月,簽署了一項協議,接受印度對發展海岸警衛隊基地的支持。印度高度重視與馬爾代夫的關係,以遏制中國對南亞的影響。
#馬爾地夫 #中國
4 沙烏地阿拉伯遣送維吾爾人返回中國西方媒體報導了一系列從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移民到阿拉伯國家的維吾爾人被當地拘留或遣返中國的案例。 似乎中國要求將經濟聯繫密切的阿拉伯國家拘留和驅逐出境。 西方媒體和尋求庇護組織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的高管也指出,阿聯酋可能在中國有一個秘密營地,稱為“Black Site”。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9日報導稱,自2001年以來,已有290多名維吾爾人在阿拉伯國家被拘留或應中國要求被遣返中國。除阿聯酋外,據說埃及、摩洛哥、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敘利亞也參與了對中國維吾爾人的鎮壓。
據天空新聞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2018 年 2 月,在迪拜警方突然要求出庭後,阿聯酋維吾爾男子艾哈邁德被拘留。在被遣返中國之前,艾哈邁德先生告訴他的妻子,“我確信中國的威脅已經延伸到阿聯酋的家庭。”
還報導了據信存在於杜拜的“Black Site ”的目擊者信息。根據天空新聞和美聯社報導,去年 5 月,一名時年 26 歲的漢族婦女吳煌因未婚夫支持香港民主化示威而被杜拜警方拘留。帶到一座三層樓的宅邸。
在這座宅邸里,他被擠在一個小房間裡,就像一個有金屬門的牢房,看守用中文威脅“永遠不要離開”。被困在宅邸數日後,他聽到一名疑似維吾爾族婦女喊道:“我不想回中國,我想回土耳其。”
據英國人權專家稱,這座宅邸可能是中國拘留和盤問海外維吾爾人的秘密營地。
據英國媒體報導,中國有著深厚的經濟聯繫,例如在阿聯酋擁有6000多家公司。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英國主任拉希瑪·馬赫穆特對產經新聞說:“一些有中國政府意圖的國家正在拘留維吾爾人,將經濟利益置於生命之上。”他表示,除了杜拜之外,可能還有其他“Black Site”,並表達了“中國的跨界壓制和控制體系已經滲透”的危機感。以色列總理貝內特14日訪問了巴林首都麥納麥。 總理府宣布。 這是以色列總理首次正式訪問,預計將於15日會見哈馬德國王和薩勒曼王儲。
據以色列報紙報導,貝內特先生在訪問前表示,他將“根據對該地區的威脅發出一條信息”。 似乎該聲明是考慮到伊朗,以色列和巴林在伊朗發生衝突。
2020年8月,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通過美國的斡旋同意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 之後,它宣布了一系列與巴林、蘇丹和摩洛哥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的協議。
貝內特於 2009 年 12 月訪問了阿聯酋,會見了控制該國的阿布扎比酋長國王儲穆罕默德·本·扎耶德。
#黑場 #巴林
5.紐約市解雇 1,430 名拒絕接種新冠疫苗職員+美國加拿大卡車司機拒絕接種疫苗後續據透露,紐約市11日解雇了1430名市政官員,稱其沒有遵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義務。 這可能是美國因違反疫苗接種義務而解僱公務員的最大規模事件。 美國媒體14日報導。
大多數被解僱的員工已經休無薪假。 近 40% 的休假人員(939 人)接種了疫苗並逃脫了解僱。 此外,還有很多員工因宗教原因申請免於接種疫苗。 亞當斯市長強調,大約 370,000 名城市官員中約有 95% 至少接種了一次疫苗。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14日宣布將實施緊急法,暫時擴大聯邦政府的權力,稱卡車司機封鎖示威者邊界導致物流中斷。 為加強對反對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義務等措施的示威活動的打擊力度,執法機構將擴大允許金融機構凍結參與示威活動的個人和企業的銀行賬戶。
#紐約 #加拿大
#Dennis #福澤喬
製作人:
#KIMI
#國際新聞 #DJTALK #DENNIS全球政治筆記 #Joel來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