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節期靈修默想 - 3月11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0:1-14
當時很多人拜偶像。原因有二,其中之一是為了吃喝和淫亂,這些是當時異教崇拜的禮拜儀式之一。這種葷腥都有的崇拜,讓很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趨之若鶩。
雖然他們在意的不是偶像敬拜,而是餘興節目,但究竟他們是參加了敬拜偶像的儀式,所以上帝懲罰他們。
上帝禁止人們拜偶像,不是祂小氣,想霸佔我們的忠誠。而是偶像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他們不能幫助人。如果是在危難中求助於偶像,以為他們可以拯救人,那就好像拿著一個壞掉的降落傘跳下飛機一樣,降落傘不能用,跳傘人就會變成一堆肉燥。
這是當時的人拜偶像的第二個原因:有事求助於偶像。保羅最後拍胸脯保證說:「你們所遭遇的每一個試探無非是一般人所受得了的。上帝是信實的;他絕不讓你們遭遇到無力抵抗的試探。當試探來的時候,他會給你們力量,使你們擔當得起,替你們打開一條出路。」表示當時有信徒在困境中求助於上帝,卻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因此病急亂投醫,找偶像幫助。
保羅確信上帝是「信實的」,絕不會讓我們「遭遇到無力抵抗的試探」。那些看來上帝沒有回應的時候,其實是上帝的時候未到,有時候是上帝的回答不是人所期待的,所以人們以為上帝不理不睬。在這種時候要信靠上帝,其實非常不容易,這時就需要教會發揮團契功能,陪伴、鼓勵這些失喪的人繼續往前走。
我們在今天的教會找得到這種陪伴和鼓勵的團契功能嗎?還是團契只提供吃喝玩樂?這是我們在大齋節期要面對的嚴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