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節期靈修默想 - 3月5日
經文:創世記 12:1-8
亞伯拉罕當時的「故鄉」是哈蘭,當地居民敬拜多神。上帝要他「離開故鄉、親族,和你父親的家」,一方面是要他不再依靠父親和親族的供養,在應許之地練習如何信靠上帝;另方面,上帝也要他離開敬拜多神的環境,專心敬拜祂。
上帝要引領亞伯拉罕「到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以物質層面來說,迦南地不見得比兩河流域上端的哈蘭好,但這是上帝命定的地方,要他離開偶像、親族的依靠,開始全新的冒險生活。上帝給的最好。
上帝在應許之地要賜給亞伯拉罕後裔、大國和名望。子孫是生命的延續,和遊牧民族以及日後戰亂的生命危在旦夕剛好相反。大國可以指政治的國度,有了自己的國家,就不用再當國際浪民。大國也可以指「我要藉著你賜福給萬民」,也就是讓全世界成為敬拜上帝的上帝國。所以,這是一個應許,一個祝福,也是一個使命。
於是,亞伯拉罕「遵照上主的指示離開哈蘭」。他領受了使命,並起身去執行上帝的命令,這就是順服。亞伯拉罕的順服不容易,因為要離開他熟悉、舒適的地方,到一個未知的陌生之地,而且當時他已經七十五歲。
他們來到「示劍的聖址,摩利的聖樹附近」。示劍後來成為以色列宗教的聖地,但「聖樹」指的是當地性崇拜中的女性象徵,所以當時的示劍可能也是一個異教崇拜的中心,後來因為亞伯拉罕和他後代的努力,才成為敬拜上帝的聖地。
這種轉化就是一個使命,亞伯拉罕把一個異教的中心,轉變成「大國」的領土。亞伯拉罕在很多地方建造敬拜上帝的祭壇。以古代的工程來說,建造祭壇不是簡單的工作,而且遊牧民族一直在遷徙中,一個祭壇可能剛蓋好,就要遷移到下一個地點,再蓋一座新的。亞伯拉罕不辭辛勞地到處建造祭壇,為的是要保持信仰的純淨,不肯妥協於混合、甚至混亂的異教環境。
這是亞伯拉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多元文化的社會,基督徒如何保持信仰的純淨?這是大齋節期我們應該反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