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節期靈修默想 - 3月18日
經文: 路加福音 2:41-52
耶穌全知、全智,是所有知識的源頭。祂又是上帝本身,為什麼需要到聖殿讀主日學?
耶穌的確不需要讀主日學,祂的目的是要給我們做模範:我們需要努力學習認識上帝和真理。
耶穌在聖殿讀主日學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聖殿除了獻祭外,還應該有教導的功能。教導本來由祭司執行,後來由更專業的文士和拉比來教。教會除了提供敬拜上帝的場所,提供信徒交誼的機會外,更應該提供足夠的教導,讓信徒更認識上帝。
耶穌讀主日學時,他是「坐在猶太教師們中間,邊聽邊問」,旁人對「都驚奇他的聰明和對答」。可見,當時的主日學是小班制,耶穌才能坐在拉比中間。
拉比的教學有講課,也讓學生發問,甚至和學生對話、討論。要做到這個地步,拉比需要有相當深厚的功力,課前也必須做足功課,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地思考問題。如果學生在課程中得不到他們想得到的,他們對主日學就不會再有興趣。
主日學教育的結果,是要讓學生「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深得上帝的喜愛,這是人與上帝的關係。得到人的喜愛,這是人際關係。
主日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培育學生屬靈又屬世。因為他們屬上帝,卻仍要住在這個世界。
我們的教會有提供整全的主日學教育嗎?教會有能力引導學生在人神關係和人際關係保持平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