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懷孕36週時,站上舊金山的脫口秀舞台。那晚她用笑聲,把焦慮、孤單和適應異鄉的掙扎都化成段子。那是她的「重生儀式」——一場關於語言、身份與自由的即興修行。
Shayna,出生於中原小鎮,十二歲離家讀寄宿學校;二十六歲,在杭州的廣告公司陷入「職場與價值」的撕扯後,決定遠赴美國重來。她從零開始學英語、摸索發音、在醫院裡用破碎的句子和醫生對話。
「逼自己進入真實的語境,才能真的被世界聽見。」
後來她甚至一度成為舊金山的電視台主持人。
幽默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對生活的洞察力。笑得出來的人,其實已經原諒了這個世界。她談幽默、談歸屬感,也談身為移民女性的堅定。
這一集,我們聊成長,也聊身份認同;聊怎麼在被異國文化包裹的日子裡,保留自己的聲音。
她對我而言很有啟發意義的一句話:「口音不是缺陷,是我的 fingerprint。」
而當她成為母親,生活的節奏再次被改寫。夜裡孩子的哭聲、失眠的焦慮、與工作之間的拉扯——
她在混亂裡找到秩序,在柔軟裡重學力量。母職不是犧牲,是重新定義自由的開始。
Shayna 也在學著成為自己生命的主持人。
——————————————————
時間軸
00:00 懷孕36週的舞台:幽默的魔力
懷孕晚期登上脫口秀舞台,笑談生活的狼狽與智慧。她說,幽默感不是天生,而是一種能被鍛鍊出的生存能力。
03:44 從小鎮姑娘到美國生活
十二歲離家、二十六歲離職赴美。她用一次次選擇,換來自我定義的自由。
09:38 英語與身份認同:從破碎到恣意表達
在醫院、街頭、課堂——她逼自己用英語生活,直到能用它說出自己的故事。口音成了她的印記,而非羞赧。
16:53 歸屬感的重建
她發現「融入」不是答案,設計自己的生活才是。選擇適合的朋友、空間與節奏,才能活出安全感。
21:45 灣區的孤島:科技與人情的距離
在工程師主導的世界裡,創作者學會自我安放——歸屬感從社群轉向內在。
28:21 一場偶遇:舊金山與吳彥祖
她笑說,那場唐人街劇院的百年慶典讓她看到吳彥祖的真實與溫度——「他忘詞了,也依然很從容。」
34:10 科技城市的奇景與幽默
無人駕駛、Cybertruck、硅谷的節奏——她用玩笑化解科技焦慮,也用觀察記錄生活的荒誕感。
39:01 新手媽媽的焦慮與接受
從對抗到順其自然,學會與不完美共處。育兒成了另一種「自我訓練」。
48:38 媽媽內疚感與平衡
在工作與母職之間,她找到自己的節奏。她說:「先照顧自己,才有力量愛別人。」
54:37 女性的空間:帶著孩子工作的自由
會議裡抱著嬰兒、在女性友好俱樂部創作——她讓「母親」與「職業女性」不再對立。
01:03:54 打破无形枷锁:放手與愛
主持人在泰國拜縣意外參與的一場葬禮。讨论了对所爱之人过度保护的心理枷锁。
——————————————————
❤️ How to find Shayna?
播客:愛與自由
小紅書:Shayna Shares
❤️ How to find Amber?
播客:摩登女兒國 Ladies Odyssey
小紅書:安柏就是安柏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