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ol43nqg00hu080201jlmcxx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ol43nqg00hu080201jlmcxx/comments
聊起Mong Tong他們的作品,跟迷信以及信仰有很大的連結,而這次推出的《道火》,除了致敬楊道火,則是開始從台灣出發前進東南亞,並且撕掉過去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迷信音樂」,你可以聽到很多的濕、黏、熱的感覺。因為沒有歌詞,因此音樂帶給你的想像空間又更大了,在進行創作時,很多時候可能是從節奏開始發想,再開始加入音效或取樣,沒有一定的順序也沒有一定的規則,但就是讓你聽起來可以直接聯想到某些生活經驗。
 
而Mong Tong一直以來主要發行的廠牌都是在歐洲,他們也去過世界好多地方巡迴,在演出時總是會蒙著雙眼進行演奏彷彿一種儀式,對外國人來說這就是來自台灣的迷幻搖滾,而有感於西方世界對於創意的枯竭,他們認為現在是台灣以及東南亞崛起的機會,因此透過音樂向世界傳遞我們強大的能量。而講到創作音樂和歌曲名稱的順序,他們也說沒有一定先有什麼,但通常會先創作完歌曲,再針對歌曲呈現的狀態去賦予它一個名字。
 
從第一首曲目〈秘神之死〉加入的布袋戲元素,講述的是喪禮的元素,無意間看到一段影片上面寫秘神之死,剛好Mong Tong上一張專輯就叫做秘神,放在專輯第一首就是要撕去過去的標籤迎來全新的自己。第二首曲目〈Tropic Sub熱帶亞〉就比較像是在〈Mystery Death秘神之死〉後的專輯開場曲,為了營造濕濕黏黏的氛圍,他們認為南邊的音樂很多都比較刺耳,因此做出一些尖銳的音效就比較容易達到亞熱帶那種濕黏感,比如說嗩吶這項樂器,而這首曲目就是在高頻的狀況之下再給它一個重的低頻作為grooving。
 
第三首〈Areca檳榔〉則是一首帶有慶典氛圍的作品,三個部分接在一起,有一種馬戲團的感覺,裡面有很多節目,而這首英文歌名Areca其實是生物分類中的「屬」,比較是亞熱帶會有的檳榔屬。而這首熱鬧的歌曲最後呈現的地區想像其實是印度。第四首〈森林木〉雖然是舊歌改變,但完全可以當新歌來聽,因為除了鼓點,其他全部都不一樣,而這個編曲的過程也很容易想到最一開始的版本,因此是個很大的挑戰,Mong Tong接下了這樣的挑戰並且順利完成,但作為這張專輯最後完成的一首歌,Mong Tong也很幽默地說其實是因為歌不夠了才趕快拿來改編。第四首〈Taboo 禁忌〉在開頭加入了狗叫聲除了源自小時候被狗追的恐懼,也帶出了世界上有些地區有食用的禁忌文化。第五首〈Thung Beat 桑壁〉,Thung滿容易出現在一些越南小吃或泰國的語言裡面,如果是Thung music則是指泛東南亞當地的一種特有曲風,而這首曲目當中加入了一個常常在網路影片中聽到的音效,Mong Tong覺得這個音效廢到笑,所以就加進去了。而加入這樣的音效也是為了更符合當代的時間線,將在地音樂與當代音效的結合,得以讓世界更多人認識。
〈夢幻湖〉這首除了親自到陽明山收音,還取樣了〈森林狂想曲的幾個音,但這的取樣的過程其實只是因為有個人聽了這首曲之後跟他們說應該要加入森林狂想曲的音,他們加了之後發現可以耶,就保留下來了。〈奈何橋〉是專輯中最台灣的,全部都一拍,沒有循環不循環的問題。〈風火輪〉則是車鼓陣的節奏放快一些然後用貝斯來彈,營造腳踩風火輪的感受。〈金土〉則是加入了那卡西元素,很有台灣的代表性,而之所以叫做金土,是因為專輯要金木水火土,剛好缺金和土,有夠可愛的取名方式。〈河內〉〈漢娜〉則是來到東南亞,從河內這首曲目的開場加入合成器模擬的鯨豚叫聲,穿越海洋來到東南亞,漢娜則是一個歷史人物,歌曲取樣了當初反戰的心戰喊話演講。〈祈雨〉這首歌還加入了一段阿扁當初政見發表會的口白。Mong Tong整張專輯有很多小巧思和小幽默,就看你有沒有發現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