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本集是短片特輯下集!還沒聽過上集的可以點這邊EP50


【本集時間軸】
00:00:35 【力瑋的片單】
00:03:05 【On Your Mark】宮崎駿想要表達的全部都在這部短片了
00:05:11 【Simón del desierto】影史最神來一筆的結尾
00:10:00 【La Jetée】影史最經典的PPT電影(?
00:20:40 【Neighbours】人類的歷史就是在這部真人停格動畫中
00:24:23 【Animal Behaviours】淺顯易懂的談人性
00:29:33【Afternoon Class】午睡也可以這麼有層次!
00:30:40 【永傑片單】素材的來源也是主題的一部分
00:33:32 【Flatworld】沒有想過紙片跟光影可以這樣玩!
00:44:05 【灰燼】對影像的可能性、終究要對自身探索
00:51:27 【關於他的故事】原來台灣自身出發是可以做到這樣的狀態
00:54:40 【The Food】我很慶幸我大一的第一堂課是看這部
01:00:38 【Doodle Bug】動畫師與作品的關係
01:04:04 【永傑的Plus 5】永傑的高中時代都在看里番(?
01:16:36【短片是什麼】三人的回答


結束完Kino的片單後,接下來的是力瑋片單,

永傑說這些很像力瑋會選的片?

力瑋的第一部是宮崎駿實驗劇場短片《On Your Mark》

出現了很少見的平行敘事,

讓力瑋想到楊德昌的《恐怖分子》?

又為什麼說宮崎駿想表達的都在這部片了?

第二部《Simón del desierto》(沙漠中的西蒙),

力瑋逢人要推薦超現實主義的片就推這部?

最神來一筆的結尾,讓永傑說短片只要留下一個忘不了的段落足矣?

第三部是《La Jetée》,

到底為什麼一部定格畫面的「PPT電影」能夠成為影史榜單常客?

Kino說最喜歡力瑋這部,甚至讓他思考到目前的AI生成?

第四部《Neighbours》,力瑋則說點出人類歷史的循環往復?

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要如何看待戰爭?

力瑋卻怕不小心講一講就變成跟之前系上教授發表的聲明一樣__?

第五部《Animal Behavior》,淺顯易懂的美式幽默但可以探討的卻多的不得了?

人跟動物的分別是什麼?

永傑提出另外一部也可以參考的《Creature Comforts》,

太有創意的表達手法,讓力瑋超想看!

至於力瑋的Plus 5,大部分都在五分推推過,

想提《Afternoon Class》力瑋說這「根本我」?

一個午睡能夠這樣表達,萬萬沒想到!


─以下是永傑片單自己的小抄,寫得太好,直接放在這裡!─

【Top 5】(按年代排列)

《Food》(1992,導演:Jan Svankmajer):

可能是大學時期的實驗動畫啟蒙作品,

開啟我對於真人動畫以及將動畫與實拍形式結合的想像。

可能會連帶稍微提及《Neighbours》(1952)、《Meat Love》(1989)《Roof Sex》(2001)、《Dimension of Dialogue》(1983)和《Tango》(1981)。



《Flatworld》 (1997,導演:Daniel Greaves):

強烈發揮紙張特性的動畫,

直接影響個人作品《午後的迷茫》(2023)的創作形式。

可能會連帶提及《Bloeistraat 11》(2018)。



《Doodlebug》 (1997,導演:Christopher Nolan) :

用低成本、精簡的概念講一個令人毛骨悚然而印象深刻的故事,

是我在短片敘事中很渴望達到的境界。

可能會連帶提奎氏兄弟的《Street of Crocodiles》(1986)。



《灰燼》(2012,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從波米叔叔開始認識阿比查邦,但他的短片跟錄像裝置我一樣喜歡。

 《灰燼》私密、如夢似幻、最動人的橋段卻來自最為日常的片刻,

後面一段祭典的戲也是我在個人創作中正在思考的方向。

可能會連帶提到他其他的短片作品,像是《Fireworks(Archives) 》(2015)、《Phantoms of Nabua》(2009)、《Tim》(2007)等。



《關於他的故事》(2017,導演:楊詠亘):

開啟我對動畫紀錄片及複合媒材結合口白應用的想像,

也是讓我對南藝產生強烈興趣跟嚮往的其中一支作品。

【PLUS 5】 

《在高速公路上游泳》(1998,導演:吳耀東):

打破我對過往紀錄片的想像,讓我重新思考被攝者與拍攝者關係的片,

也讓我初步認識私電影這樣的形式。

可能會連帶提及《擁抱》(につつまれて,1992)、《再會吧!1999》(2003)、《當我望向你的時候》(2022)、《洞》(2022)、《The Hand》(1965)跟《無法離開的人》(2022)。



《與山》(1999,導演:沈可尚)

前年在影展看完非常喜歡,發現giloo上了私心想推薦。

片中的意象很值得反覆玩味,作品的創作幕後跟作品本身一樣精彩,

似乎也達到了驚人的呼應。

可能會連帶提及《通往世界的起點》(2022)。



《嬉皮笑園》OP、《魔法老師第二季》OP、《絕望先生》OP、《瑪麗亞狂熱》OP(2005、2006、2008、2009,導演:尾石達也):

這幾部番都有好幾支OP,就只抓幾支我特別喜歡的。

雖然高中大多在看宅漫和後宮番,但現在回想影響我最多的是新房昭之與Shaft團隊製作的動畫作品,

尤其是《絕望先生》、《化物語》這兩部番,還有尾石達也執導的片頭(我很愛看動畫的片頭)。

可能會連帶提及寺山修司的《草迷宮》(1983)。



《眾道》(2015,導演:To-Anh Bach、Charles Badiller、Hugo Weiss) 

概念精簡、流暢而動人,

讓我在初學動畫時開始初步思考動畫中轉場威力的作品,

也因此讓我試著接觸更多更愛的導演跟轉場走向不歸路(?)

可能會連帶提及Georges Schwizgebel跟Raimund Krumme的作品、《Crac》(1981)。



《On Time》(2021,導演:Zbigniew CZAPLA)
 
 歐洲導演的日本凝視,

形式上畫面上聲音上都相當有可觀之處,是影響我很深的詩意作品。

可能會連帶提到《The Five Minute Museum》(2015)。



感謝KINO跟永傑帶來這麼精彩的討論,期待他們之後的新作品!

─力瑋片單─
【Top 5 排名不分先後】

On Your Mark ジブリ実験劇場(宮崎駿,1995)
La Jetée(Chris Marker,1962)
Animal Behavior(David FineAlison Snowden,2018)
Neighbours (Norman McLaren, 1952)
Simón del desierto(, Luis Buñuel,1965)

【Plus 5 排名不分先後】
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黃邦銓, 2018)─五分推
沒有宇宙我們無法生存(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Konstantin Bronzit ,2014)─五分推
World of Tomorrow (Don Hertzfeldt,2015) ─五分推
超人很茫(Deszcz,Piotr Milczarek,2019)
Afternoon Class(Seoro Oh,2015)

【本集提到的創作者與東西】

楊德昌《恐怖份子 》

第七封印

是日大暑

《溫柔的誕生》

12 Monkeys

Chris Marker《日月無光》

無法離開的人

《27》

奇愛博士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

Creature Comforts (1989)

紙片瑪利歐

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月亮的聲音 》

麥克漢內克《大劊人心》

瑪雅黛倫《午後的迷惘》

As I Was Moving Ahead Occasionally I Saw Brief Glimpses of Beauty

Pink Floyd – The Wall

異次元駭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World On A Wire》

沈可尚《築巢人》

永無黑夜 There Will Be No More Night

庵野秀明

新世紀福音戰士

鈴木清順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3fj8k80b7201z65r8bh7w7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3fj8k80b7201z65r8bh7w7/comments
Music Credit : Jazz Future Bass _ modern cafe Composer : Jeong Hye In (1165) No Copyright | Calm Jazz Music | Background Chill | Café Music | Relaxing Work & Study - YouTub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