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亨利‧布列松說,「為了賦予世界意義,每個攝影者必須感覺自己與鏡頭內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關。」
1980年代末台灣解嚴前後、報導文學與紀實攝影風起雲湧的年代,熱血沸騰、才華洋溢的何經泰、黃子明投入了新聞攝影工作,站在社會運動的現場,深受《人間雜誌》等富有人道關懷與人文精神的紀實攝影影響下,他們在冷靜與熱情之間按下快門的每個剎那,也決定了他們看待世界與生命的態度。「無崖之境—南迴影像之聲」特展,是由何經泰發起,號召高政全、黃子明、黃新明、劉國泰、林庭宇等攝影工作者,與聲音藝術家吳蒙惠一起為南迴發聲,透過藝術創作的感動共振,療癒等待曙光的每一顆心跳。
01:06 韓國華僑學生何經泰,愛好爬山的哲學系學生,因為愛山開始愛上攝影
05:08 黃子明從喜歡美術、雕塑到成為新聞攝影者
06:13 2013年何經泰、高政全為《明報周刊》封面故事,來到南迴拍攝徐醫師與土坂部落五年祭。
07:45 完成〈等待曙光的公路〉影片與專題。受到古老祭典的文化衝擊與徐醫師的故事感動,心念著幫助南迴的方式
11:38 解嚴時期的媒體工作者實現的社會影響力。深受《人間雜誌》等紀實攝影的影響,影像充滿人道關懷精神。
14:30 80年代後期台灣服務業剛起飛,新聞工作訓練而對是社會敏感度高,
黃子明開始記錄外籍移工等議題。
17:44 從《天下雜誌》的企業家專訪,到《時報周刊》的社會新聞,看見人生百態、都市底層。工作與創作的不同。
21:17 直視社會體制問題,從立法院現場報導,延伸追蹤資深立委(老賊)的生活面向
24:22 何經泰認為創作必須百分百貫徹自己想法。黃子明以長時間紀錄,避免落入只求即時的新聞目的,或媒體缺乏資源長期追蹤的生態。
26:23 黃子明從東埔挖墳事件開始深入原住民社會運動、都市原住民等議題
28:47 2017年黃子明拍攝原住民社會運動30周年,找回照片中的當事人訪問。30多年來看見年輕世代原住民對文化主體意識的提升。
32:09 有別於一般拍攝祭典的攝影手法,何經泰選擇以最古老的濕版攝影技術拍攝五年祭。
35:50 濕版攝影的特質呼應何經泰自「工殤顯影」系列的影像特質。
38:19 以最古老的攝影工藝紀錄古老的祭典,影像中的意外性產生抽象的意義。
39:05 因應「無崖之境」主題的遼闊視角,何經泰呼朋引伴邀請黃新明、劉國泰等多位攝影工作者一起在南迴創作。「超日常的日常」子題看見視窗內外,南迴不一樣的生命力。
42:21 看見12年來南迴的改變,南迴基金會與時俱進的改變。主視覺的濕版作品如荒地裡綻放的花,是將原作顛倒的畫面、產生更具想像力的意義。
請記得為我們「加油」(贊助),讓我們的創作繼續下去~
https://open.firstory.me/join/4141superman
每周一更新
寫信給我 service@4141.org.tw
留言告訴我們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3y6hzl07i101xo11ns0kuc/comments
主持人:柴油小姐阿南
來賓:攝影創作者何經泰、黃子明
錄製:巴賴Balai
製作: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
圖片提供: 何經泰、黃子明
本集音樂:
〈超人之歌〉—毛恩足/李常磊
〈Morning〉-巴賴Balai
〈Inside〉-巴賴Balai
〈風Vali〉結尾曲—巴賴Balai
【無崖之境—南迴影像之聲】
展覽時間:2024 / 8 / 3 - 9 / 22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樓第二特展室
開幕講座:8/3 15:00 史前館多功能教室
主辦單位: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
合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