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國會如不同意政府提高舉債上限的話,恐無法支付聯邦雇員薪水,政府將無法運作。截至5月下旬,拜登和眾議院多數黨共和黨籍議長麥卡席的談判仍卡住。美國倒債前所未聞,經濟學家也難預估後果,但可以預見影響深遠,全球金融市場也跟著皮皮挫。這不是美國第一次面臨舉債受國會制肘的情況,為什麼這樣的情節一再重複,令眾人擔驚受怕?美國國會管制政府舉債上限的法令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多年後,美國政治經濟情況大變,歷任總統和國會卻無人有魄力解決這個問題。原來,共和黨拿這個關卡作為要脅,要民主黨政府讓步,削減教育、環境、綠能、醫療、食物券(food stamps)等部門的預算;這一次,共和黨還指名要砍國稅局預算,只因國稅局增僱人來查稅!
民主黨此時也估量提高債務上限的談判膠著,對自身政黨明年大選有利,下賭注似的一直未能和共和黨把持的國會取得共識。兩黨著眼都是政黨利益,不惜犧牲岌岌可危預算之後代表的人民健康、教育和弱勢團體的社會救濟。兩黨為美債上限上演的這齣戲,赤裸裸的暴露他們心中將政黨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上,根本是場階級戰爭,存心打趴底層人民。
參考資料:
#拜登 #麥卡錫 #美債 #債務上限 #倒債 #債務違約 #美債天花板 #民主黨 #共和黨 #新自由主義 #川普 #減稅 #富人稅 #社福支出 #食物卷 #退伍軍人福利 #醫療補助 #貧窮 #教育 #環境 #綠能 #基礎建設 #國稅局 #IRS #查稅 #凱因斯經濟學 #國防支出 #眾議院議長 #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 #RobertReich #桑德斯 #BernieSanders #伊麗莎白畫倫 #ElizabethWarren #A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