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民主有事嗎#124】「遊蕩犬」指行動不受限制、自由來去的狗,先前常用說法是:流浪狗、野狗。主管機關農委會對遊蕩犬的定義包括沒有飼主的狗、以及有人飼養的放養犬。遊蕩犬可能造成人狗衝突、狗也會和野生動物及人類飼養的牲畜發生衝突,另外就是公衛問題,例如傳染狂犬病。狗長久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一直要到都會生活型態普遍,狗被關在籠子裡、住在家裡,才開始出現流浪狗的概念。遊蕩犬不是台灣獨有的議題,全世界各地都有遊蕩犬管理的問題。聯合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建議以「捕捉、絕育(結紮)、注射疫苗、回置」作法用來控制狗隻數量,有益動物福祉,避免大量撲殺。

近來,有關遊蕩犬傷害野生保育動物的討論,讓農委會不得不正視生態敏感區裡遊蕩犬問題有其急迫性。農委會接下來將設定熱點,啟動移置遊蕩犬的計畫。動保團體建議,在生態敏感區熱點就近找尋適合空地,安置移除的狗。然後確實執法,禁止民眾餵食。這是可以盡快進行,短期見效的作法。長期而言,控制狗數量的有效方法仍要靠絕育。

我們也有必要面對問題本質:野生動物棲地慘遭破壞,主要原因是人類大量開發,都市擴展,壓縮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導致牠們現在遇到狗的機會也提高了。人類有必要思考自己在自然生態界的位置,如繼續堅持主宰改變生態環境,破壞生態多樣性,等於賜死野生動物。然後我們卻一味怪罪遊蕩犬。

參考資料:

#遊蕩犬 #流浪狗 #野狗 #農委會 #林務局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野生動物保護法 #十二夜 #山羌 #穿山甲 #白鼻心 #石虎 #生態敏感區 #TNvR #絕育 #動保 #野保 #物種滅絕 #動保團體 #野保團體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棲地破壞 #氣候變遷 #原生種 #外來種 #禁止餵食 #苗栗 #銅鑼 #光電 #科學園區 #動物公民 #動物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