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是對流浪狗、流浪貓的暱稱,表達了愛狗愛貓人士對於流浪街頭的毛小孩的關愛、同情與珍視。
浪狗浪貓成為流浪動物的原因是一條條生命的血淚故事,除了要躲避自然與同類帶來的威脅,還要面對人類世界所帶來的可能危害(路殺、凌虐)。現在這群浪浪們還受到如同人類世界「少數民族」(如:猶太人、羅興亞人)所遭受的排外主義歧視、種族主義歧視、被貼上負面標籤、甚至撲殺。
TNR(或是TNVR),Trap Neuter Vaccinate Return,誘捕、絕育、注射疫苗、放回原地。
是近代對流浪動物處置最普遍做法,已經由TNVR取代過去的誘捕後安樂死的撲殺作法。
為的是以人道主義心態尊重生命權,並以絕育控制生態平衡。
然而........「人類!有事嗎??」
2023年10月29日,台灣街頭運動史上首次出現了一場鎖定一群台灣住民、標示其為「外來」、
呼籲大眾共襄盛舉一起剝奪其生存權、以「排除」(exclude)為目的的遊行,反轉了台灣街頭運動的氣質與面貌,令人遺憾。
「為野生動物而走」以「生物多樣性」為形象包裝,將台灣野生動物困境主要歸咎遊蕩犬貓,對人類所造成的棲地破壞、路殺、非法狩獵、不當獸鋏與陷阱概不究責,反而以野生動物最大宗加害者身份(人類),大聲質疑地球哪裡是遊蕩犬貓有資格居住的地方。
部份野保人士倡議以「殘忍無效」的餓死犬貓手段取代「慈悲有效」的大規模絕育,這就是一種「生態法西斯主義」,這是在對台灣社會進行「去人性化」(dehumanize)的改造工程。一如「種族主義」(racism)純粹來自後天的灌輸、培養,「物種主義」(speciesism)亦然。值此地球生態告急的關鍵時刻,保持清醒拒絕受「物種主義」洗腦已是地球公民的基本素養了。
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別誤以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master),因我們其實是負責促進地球萬物共生共好的管家(steward)。
如果慈悲能夠生智慧,面對遊蕩犬貓問題,理當將其區分為「已經來到世間」與「尚未出生」兩大類;
前者有權在地球佔據一席之地、後者則透過TNVR絕育阻止其到來。
近日一份民調顯示大規模為遊蕩犬貓絕育的顯著成果:
在2014、2015、2016三次民調中皆有15%以上的宜蘭民眾表示自家附近有「非常多」流浪狗,但經過動保團體與宜蘭縣政府大規模為遊蕩犬貓實施TNVR後,2023年民調顯示僅3.1%民眾表示自家附近有「非常多」流浪狗。至於回答家附近「沒有」流浪狗的民眾則從2014、2015、2016三次民調的28.6%、31.1%、28.3%大幅上升到57.6%。
想看更多快到以下平台:
→Facebook
→Instagram
→Firstory民主有事嗎部落格
(請點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t1d9e3017q01wq2o4b2dco/platforms)
💡哪裡有事?💡
1️⃣遊行以排除特定群體為目的!? 這種精神有事嗎?這算哪門子民主?野生動物沒有地方住的原因是什麼?讓牠們失去家園的是流浪犬貓嗎?最該反省的沒反省,無辜的卻遭受非難。
2️⃣牽著打扮票票亮亮的乾淨犬貓和孩子上街遊行支持排除流浪犬貓,「為野生動物而走」這種理念的白話文版:「地球、台灣這片土地,不是給你們這些流浪犬貓活的!(而是給我們活的更好的)」
3️⃣根據政大選研中心的民調,在宜蘭縣大規模實施TNR所降低的流浪動物數量,不依靠絕食、濫殺、虐待,卻造成相當好的結果。動保團體的反對,有事嗎?
4️⃣Speciesism 物種主義的底層邏輯跟 Racism種族主義是一模一樣的,孩子們接受到這樣的區別、歧視也無形中學習到了種族主義的精神,對民主的傷害非常大。
5️⃣身為愛動物人士的盧老師以及一群真正愛護貓狗的人,付出無限的心力與辛勞照顧動物,卻被汙名化。
💡參考資料💡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t1d9e3017q01wq2o4b2dco/comments
感謝您的收聽!
感謝您與我們一同探索 "民主有事嗎?"。
我們希望您在這一集中獲得了深思熟慮的見解和新的知識。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訂閱👍🏻、分享🔝和留下評論✉️,
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它將有助於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內容。
我們的目標是啟發、教育和引發對社會議題的深度討論。
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想要討論的主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絡。
謝謝您成為 "民主有事嗎?" 的一部分,我們期待著在下一集再次與您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