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3月底發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訴求的對象只鎖定產業界。攤開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書,其中闡述要對付的首要問題,竟然不是氣候變遷,以及極端氣候引發的災難,反而比較像要服務產業界因應國際碳關稅,同時安撫社會大眾繼續追求經濟成長並不妨礙淨零,要大家相信,經濟成長和碳排已經脫鉤,然而這樣的宣稱卻經不起實際數字考驗。此外,路徑圖顯示政府並無意追求公正轉型。對於社會弱勢,政府竟表示只能做到「『盡力』不遺落任何一人」
碳排和經濟分配直接相關,全世界最富有的10%必須為34%-45%碳排量負責,底端50%卻只排了13%-15%碳。控管碳排量絕對不是人人責任均等,政府完全遺漏這一點,令人遺憾。當台灣喊出政治正確的口號,要在2050達成淨零目標,沾沾自喜搭上國際潮流,儘管決策方向值得肯定,可惜目標卻過於保守,內容也流於空泛。整體而言,路徑圖規劃並不及格。政府如果繼續只和產業界共謀對策,未對氣候議題提出對症下藥的積極解方。人民就必須加強力道更積極監督,戳破政府粉飾太平的話術。
#2050 #淨零 #淨零排放 #國發會 #淨零排放路徑 #IPCC #不遺落任何一人 #環保署 #經濟部 #科技部 #碳關稅 #CBAM #公正轉型 #減碳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物種滅絕 #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