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歐美國家為通膨所苦,普遍灌輸我們一個觀念:升息為的是打通膨。2022年眼前的例子很弔詭,人民沒有充分就業,薪資沒有提高,糧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成本提高了,人民可自由運用的資金大幅減縮;很多產業歷經疫情,加上能源價格成本上升,面臨冷颼颼的經濟前景。此時,美國聯準會當火車頭帶動升息,打通膨不惜讓經濟衰退,令老百姓原本已辛苦的生活雪上加霜。這些經濟、貨幣政策是如何訂定的?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那些分析數據和建立模型的理論涉及專業,無法與我們一般人溝通,要大家安靜閉嘴聽他們的。然而,他們訂定出來的政策卻可能讓為數眾多的人變窮,甚至早夭。

世界金融市場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這一波新冠疫情的大震盪,讓我們清楚見識到,金融市場和人們真實生活的經濟徹底脫鉤。以美國為例,政府的量化寬鬆政策大量灌注資金給金融界,讓銀行和大企業有更多銀彈沖股市,包括炒高自家股價,活絡了金融市場,肥了億萬富翁。而實際推動社會運轉的百工百業所代表的「實體經濟」卻只能苦等上層掉下來一些剩餘的渣渣。如今全世界最富有的十個人財富已經多到即便一夜之間失去99.99%的財富,仍然會比地球上99%人口更富有。

經濟學家不應佔據權威神壇,政策考量應以人為主體,政策服務的對象應該是Main Street而非Wall Street。金融市場是偏頗的經濟指標,不應拿全民資金救市。

參考資料:

Nomi Prins: 永久性扭曲--金融市場徹底拋棄了真實經濟

George DeMartino:經濟學是悲劇科學--經濟學家如何傷害我們

更多資訊:

#聯準會 #升息 #通膨 #通貨膨脹 #央行 #nomiprins #金融危機 #華爾街 #量化寬鬆 #貨幣政策 #georgedemartino #貧富差距 #財富集中 #金融市場 #實體經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