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召開期間,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公佈2023年度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60個國家評比結果,台灣排名第57名,各項指標獲得差、或非常差的評分。環保署回應認為評分方式不合理,沒有參考價值。政府對獨立機構不利我們的評比分數,態度是不予理會,明顯無視和人民溝通對話的重要性。政府強調2050淨零碳排目標不變,但是從未提出減排中程目標。環保團體陸續提出2030年減排40%或50%的提議,其中一個主要差異因素是天然氣發電。天然氣成份是甲烷,鎖熱力巨大,但是在大氣中停留時間相對短,自COP26以來成為首要減排對象。台灣的氣候論述對於甲烷天然氣的地位意見不同,且差異日益擴大,有環團擁護增加天然氣發電比、另一端則是減氣、甚至脫氣的主張。眼見淘汰化石燃料是世界趨勢,那麼如果我們要走符合世界趨勢、也是避免地球失控暖化的路,擺在眼前的選擇是不是很清楚了呢?
台灣接下來研擬徵收碳費,這是抑制碳排的手段。有關碳定價機制,有一派學者提議,將徵收的碳費普發回饋給全民----也就是每一個人,可成為催促政府大刀闊斧透過碳定價減排的重要力量。台灣真的要讓世界看見,幫忙世界減排的方法是自己先認真減排,而不是交出評比倒數的成績。實施碳紅利普發/碳定價收入回饋全民制度,意義重大。
♦ 本集podcast提到「藻礁公投時挺三接外推的環團…」說法有誤,因為本次所引用的相關資料裡,「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在藻礁公投過程中其實是始終如一反對三接的。特此更正,請見諒。
參考資料:
#天然氣 #甲烷 #橋接能源 #增氣政策 #減煤增氣 #氣候變遷 #COP27 #碳紅利 #碳紅利普發 #JamesBoyce #碳定價收入回饋於民 #減碳 #環保署 #張子敬 #CCPI #德國看守協會 #氣候績效排名 #2050淨零 #2030減碳目標 #新自由主義 #財富集中 #財團 #氣候變遷法 #三接 #藻礁 #蕭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