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3|走進Cidal身體裡的那座山
詩人 Cidal 出生於恆春,在新北樹林長大。
國中時,因家庭因素被媽媽「超前部屬」改姓,才取得原住民身分;
直到高中,族語老師問起「你有族語名字嗎?」他才第一次開口問媽媽:「那我可以叫什麼名字?」
於是有了 Cidal——太陽的意思,也與漢名「毅昇」中的「昇」產生意外的呼應。
雖是一半海岸阿美族,但他說自己記得的不是海,而是山:山裡的藤心、阿公放的陷阱,以及身體學會的方向感。
他不是從部落走來的人,也不完全符合都市原住民的形象。
他與同為詩人的黃璽曾在講座討論中使用「外部落份子」這個文學概念,來描述一種不被完全辨識、也不被典範敘事覆蓋的文化位置。
🎙️ Cidal:「我們想像的部落,在我們身上其實是不存在的。
我們沒有年齡階層,沒有祭典,只有教會。
我要學文化的時候,反而不是從自己的部落開始的。那種感覺很尷尬,但我也不會假裝我懂。」
這集,是一段從語言、詩與身體出發的山路行走。
📌 本集重點:
▪️ 「那我可以叫什麼名字?」——高中時的提問,讓他擁有了族名「Cidal」,也開啟了認同的旅程。
▪️ 雖屬海岸阿美一份子,但他的身體記憶,不是來自海,而是來自山裡的陷阱、藤心與阿公的路徑。
▪️ 詩集《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書寫的不是答案,而是一條可以走進去的山路,讓大家在其中撐出自己的空間。
▪️ 我們沒有祭典,但我們有信仰——成長環境的不同,讓他學文化的起點,不在部落,而從城市開始。
▪️ 「外部落分子」,是一種文學位置,也是一種誠實的靠近姿態。
📚 延伸閱讀|Cidal 的文字與創作
🔗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oveAmisIsVeryCool/
🔗 Cidal 的沙龍:https://vocus.cc/salon/66692134fd897800013decc9
也推薦大家到各實體或線上書店購買Cidal的詩集《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
🎧 每週三上線
📍指導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苗栗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承辦單位|清安國小
FB:https://reurl.cc/EVLx6n
IG:https://reurl.cc/7Kmd85
Threads:https://www.threads.com/@uwal_ga_podcas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