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為插播集,邀請清安國小山野教育團隊的 Yawi' 校長(李勁霆)、Bagan 主任(劉麗玲)、Yuma' 老師(劉韋廷),一起聊聊這條朝聖路走了 22 年的樣子,從部落出發,走進聖山 Papak Waqa,也走進自己。
盛夏前的畢業季,我們用朝聖之旅做一個成年禮吧!一年復一年地上山,陪一批又一批孩子上山,老師一年比一年老,但體力沒變好,山路也沒變輕鬆。
但身體記憶總會提醒我們:「喔,又要開始進入朝聖模式了。」 因為有一座山,在等著我們。這座山叫 Papak Waqa,大霸尖山,泰雅族的聖山。
有人說這是山野教育,也有人說這是儀式、是文化實踐。但對清安國小來說,它就是一句話 「霸,我又來了!」
我們希望這是一種更親密、更深刻的連結,像是每年跟山的約定。 就像學生下山後創作的族語繪本《大霸奶奶的孩子 ululaqi’ na Papak Waqa》裡,那對姐弟說的,每年都要再上山,見見祂們。
🎤 本集亮點:
✨ 清晨五點扛圓鍬清林道:「挖土機」精神再次出動(什麼!清安的校長必備挖土機精神!)
✨ 老師腳痛還是走完十公里,邊痛邊跟自己對話(老師們也跟著學習,再次認識自己的身體。)
✨ 有人在小霸尖山許願寫完論文,然後真的寫完。(而且就是寫朝聖之旅)
✨ 抵達霸基後,除了落淚,還馬上打視訊電話:「因為我是我們家第一個站在這裡的男人!」
✨ 大人小孩一起走,每一步都讓部落記住「今年輪到哪一家走」、「哪一家爸爸要爬六年以上(四寶爸)」
一趟趟的朝聖之旅,不只化作論文與期刊,不只化作族語繪本,也慢慢滲透進整個部落的日常對話、家庭餐桌與孩子心裡。 這些故事不會一次講完,因為它們正在一代代人身上繼續說下去。
「路就一條,走就對了。」
不是什麼貼紙金句,是挖土機二號 Yawi' 校長在凌晨五點、站在落石前說的話。
說完,他真的挖了。然後,大家真的走上去了。
📖 延伸閱讀
🎧 每週三上線
📍指導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苗栗縣政府
📍主辦單位|苗栗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承辦單位|清安國小
🔗 FB|IG|Threadse
🔗 更多平台請看👉 linktr.ee/uwal.ga.M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