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阅前思考:

既然区块链是权益和财富的载体,那么在区块链上是否需要新的货币呢?

一、加密货币(Crypto Coins):区块链的 “原生资产”

加密货币(Crypto Coins,简称 “币”)是加密资产的核心类别,指基于独立区块链原生发行的资产,具备 “价值存储” 或 “交易媒介” 功能,相当于区块链网络的 “原生货币”,也叫“通证”(Token),最典型代表是比特币、以太坊币、狗狗币。

其核心特征是 “依托独立主链”:每条主链对应一种原生加密货币,货币的生成、流通、验证均依赖主链的共识机制。同时在主链上,又通过去中心化应用(DApp)衍生出新的加密货币。

目前,全球加密货币种类超万种,总市值波动较大(2025年已突破 3万亿美元),虽面临监管差异,但已逐步从小众投资品向多元化应用演进,涵盖支付、金融、艺术、游戏等多个领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比特币(Bitcoin):加密资产的 “鼻祖”

比特币(BTC)是 2009 年由中本聪(匿名身份)创建的全球首个加密货币,依托比特币主链发行,总量 2100 万枚,是加密资产家族的 “鼻祖”,也是目前市值最高(2025 年一度占加密市场总市值 60% 以上)、共识最强的品种,被称为 “数字黄金”。

其核心定位是 “去中心化的价值存储工具”: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初衷,是解决传统金融体系 “中心化信任” 的弊端 —— 无需银行即可实现点对点转账,且交易记录不可篡改、资产所有权归属用户。比特币通过 PoW 共识机制运行:矿工通过算力竞争打包交易,每 10 分钟生成 1 个区块,区块奖励每 4 年减半(2024 年第四次减半后奖励 3.125 枚 / 块),确保总量稀缺。

比特币的价值共识源于三点:一是 “稀缺性”,总量固定且逐年减产,类似黄金的 “挖矿成本递增” 特性,吸引投资者将其作为 “抗通胀资产”;二是 “安全性”,比特币主链运行 16 年未被攻击,全球超 1 万个全节点维护网络,去中心化程度极高;三是 “流动性”,全球主流交易所均支持比特币交易,部分国家(如萨尔瓦多)将其定为法定货币,支付场景逐步拓展。尽管比特币价格波动大(2021 年曾突破 6 万美元,2022 年跌至 1.5 万美元,2025年又再次突破6万美元,升至12万美元),但目前已成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进入加密市场的 “首选标的”。

三、以太坊(Ethereum)与 ETH:智能合约的 “先行者”

以太坊(Ethereum)是 2015 年由维塔利克・布塔林(V 神)创立的区块链平台,ETH 是其原生加密货币,核心创新是 “智能合约”—— 一种可自动执行的代码协议,支持开发者在以太坊上搭建去中心化应用(DApp),因此以太坊被称为 “区块链 2.0” 的代表,ETH 也成为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加密资产。

ETH 的核心功能是 “支撑以太坊生态运行”:一是作为 “手续费”,用户在以太坊上发起转账、使用 DApp(如 DeFi 借贷、NFT 铸造)时,需支付 ETH 作为 “Gas 费”,激励节点维护网络;二是作为 “质押资产”,以太坊 2.0 升级后采用 PoS 共识,用户需质押 32 枚 ETH 成为验证者,参与区块生成与交易验证,获取质押奖励;三是作为 “治理代币”,ETH 持有者可投票决定以太坊的技术升级方向(如是否调整 Gas 费机制)。

以太坊生态的繁荣是 ETH 价值的核心支撑:截至 2025 年,以太坊上有超百万个 DApp,涵盖 DeFi(如 Uniswap、Aave)、NFT(如 OpenSea、BAYC)、Web3 社交(如 Friend.tech)等领域,生态内总锁仓资产(TVL)超千亿美元;尽管以太坊面临 “Gas 费高”“吞吐量低” 的问题,但通过 Layer2(如 Arbitrum、Optimism)扩容方案,性能持续提升,仍是目前最主流的智能合约平台,ETH 也被视为 “加密市场的创新风向标”。

四、稳定币(Stable Coin):加密市场的 “稳定器”

稳定币是加密资产中特殊的类别,指通过锚定法定货币(如美元)、大宗商品(如黄金)或算法调节,实现价格相对稳定的加密资产,核心作用是解决普通加密资产(如比特币、ETH)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成为加密市场的 “交易中介” 与 “避险工具”。

目前主流稳定币分为三类:一是 “法币抵押型”,由法定货币 1:1 储备担保,如 USDT(锚定美元,发行方宣称每 1 枚 USDT 对应 1 美元储备),起步最早,占据市场 90% 以上份额。从2025年开始,为了合规化,USDT已将储备的美元绝大部分置换成美债,此时的USDT更象是美债的电子代币。最近川普发行的稳定币USD1,也是一样的发行逻辑。还有USDC(由 Circle 发行,储备资产定期审计),这类稳定币因有实体资产背书,价格稳定性最强;二是 “加密资产抵押型”,由加密资产超额抵押发行,如 DAI(由 ETH 等资产抵押,抵押率通常超 150%,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调节供需),无需依赖中心化机构,但价格受抵押资产波动影响;三是 “算法稳定币”,通过算法调节代币供需(如价格下跌时销毁代币,价格上涨时增发代币)维持稳定,如 UST(曾锚定美元,2022 年因算法失效崩盘),这类型稳定比目前市场占比极低。

稳定币的核心价值是 “连接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用户可将法定货币兑换为稳定币进入加密市场,避免频繁兑换带来的汇率损失;在加密资产价格暴跌时,投资者可将资产转为稳定币避险;此外,稳定币还广泛用于 DeFi 领域(如质押稳定币获取利息)、跨境支付(手续费低、到账快),是加密生态中不可或缺的 “基础设施”。

五、币安币(BNB):最大交易平台的代币

币安币是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于 2017 年 7 月通过 ICO 发行的原生代币,全称为 Binance Coin,初始基于以太坊 ERC-20 标准发行,2018 年随币安链上线完成链上迁移,2020 年币安智能链推出后,成为支持智能合约的公链代币,应用场景大幅拓展,成为币安链与币安智能链(BSC)的原生资产。作为 “币安生态的燃料”,其核心定位从最初的交易手续费抵扣工具,逐步升级为支撑多领域应用的生态核心代币。BNB 采用独特的双销毁机制构建通缩模型:每季度将币安 20% 净利润用于回购销毁,同时币安智能链每笔交易 gas 费的 10% 实时销毁。从发行时初始总量 2 亿枚,目标将总量缩减至 1 亿枚。2021 年取消团队 8000 万枚解锁计划并永久锁定,进一步强化市场信心。截至 2025年,年通缩率达 - 3.7%,稀缺性持续提升。2023 年币安因合规问题支付 43 亿美元罚款,根据2025年最新的消息赵长鹏即将被赦免。

六、山寨币(Altcoins)与空气币(Aircoin):加密市场的 “机遇与陷阱”

在加密资产的庞大体系中,除主流品种外,还存在大量小众资产,其中 “山寨币” 与 “空气币” 是两个常见概念,二者既有重叠也有区别,代表了市场中的 “机遇” 与 “陷阱”。

“山寨币”(Altcoins,即 “模仿币”)最初指除比特币外的所有加密货币,例如,莱特币被视为 “比特币山寨币”(复制比特币代码,仅调整出块时间),以太坊经典(ETC)被视为 “以太坊山寨币”(源于以太坊分叉)。山寨币并非仅有贬义,正所谓“青出于蓝”,有些后来者因为具备技术创新或实际应用场景,如 Solana(主打高吞吐量,适合游戏与 NFT 应用)、Avalanche(主打跨链 interoperability),也逐渐成长为主流资产。

“空气币”(Aircoin)则是对无技术支撑、无应用场景、仅靠诈骗或炒作存在的加密资产的贬义称呼,其典型特征包括:发行方匿名、代码抄袭且未开源、宣传中充斥 “一夜暴富”“拉盘翻倍” 等话术、总量不透明(可随意增发)。例如,部分 “空气币” 通过伪造白皮书、搭建虚假官网吸引投资,上线后即 “砸盘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还有部分 “传销币” 以 “拉人头返利” 为模式,本质是庞氏骗局。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需警惕山寨币与空气币的风险:多数小众资产流动性差(难以卖出)、监管合规性低(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融资),且市场中 “破发”(上线后价格低于发行价)率超90%;若要参与,需深入研究项目技术、团队背景与应用落地情况,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进阶知识:在以太坊上发行的 USDT(ERC-20 版本)是代币,需依托以太坊主链流通,转账时需支付 ETH 作为手续费,而非 USDT 本身。所以引入一个概念,有些加密币它并非基于独立主链发行,而是依托现有区块链平台(如以太坊、Polygon)通过智能合约创建的资产,核心是作为区块链应用(DApp)的 “功能凭证”,承载特定场景的使用价值。

根据不同代币对应不同应用场景,常见功能包括 “治理权”(如 Uniswap 的 UNI 代币,持有者可投票决定平台规则)、“使用权”(如 Filecoin 的 FIL 代币,用于支付分布式存储费用)、“收益权”(如部分 DeFi 平台代币,持有者可分享平台手续费分成)。

其中 BTC(比特币)、ERC-20(以太坊)、BEP-20(币安智能链)是最主流的 “同质化代币” 标准 —— 每枚代币属性相同、可拆分(如 1 枚 UNI 可拆分为 10000 份),适合作为支付工具或金融资产;另还有有 ERC-721、ERC-1155 等 “非同质化代币” 标准(即 NFT)。

七、NFT:每一枚都不一样的加密资产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加密资产中特殊的 “非同质化” 类别,指依托区块链(如以太坊、Solana)发行的、每一枚都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核心是 “不可替代、不可分割”,可用于代表数字艺术品、游戏道具、虚拟地产、身份凭证等。

例如,数字艺术品 NFT《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由艺术家 Beeple 创作),2021 年以 6934 万美元拍卖成交,其价值源于 “唯一性”“艺术家背书” 与 “收藏共识”;如NFT游戏 Axie Infinity ,每只Axie宠物拥有独特的外观与技能,用户可交易、繁殖,甚至通过游戏获取收益。

NFT 的核心价值是 “数字权益确权”:在传统数字世界中,图片、视频可无限复制,创作者难以证明所有权,而 NFT 通过区块链将数字资产 “唯一化”,让创作者获得版税收益(如 NFT 每次交易,创作者可获得 5%-10% 的分成),也让收藏者拥有清晰的所有权凭证。目前,NFT 已从艺术领域拓展至实体经济,如耐克发行 “虚拟球鞋 NFT”、迪士尼发行 “角色 NFT”,逐步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 “数字桥梁”。

最右回复:

我们从未真正离开过货币,只是形式变化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