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电影节上一部被临时撤档的纪录片,《Undercover: Exposing the Far Right》,不只揭露了当今英国的政治气候,更让我们发出了“我们到底在看谁”的自我拷问。影片原定在去年放映,却因极右翼游行被紧急取消:真的是出于安全考量,还是被某种无形力量噤声?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从这部纪录片出发,聊极右翼如何借“伪科学”包装仇恨、操控话语空间,也聊当这样的叙事被带入中国语境,我们又该如何自处。极右翼认可普世价值吗?它和保守的界限在哪里?如果把国人搬到阴国投票,哪一党会赢?如果把简中互联网常见的“清醒发言”翻译成英文,会不会被视为极右翼?
我们也谈到那些更隐秘的偏见:住在“更白”的社区是否就意味着种族歧视?语言、教育、文化背景,又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塑造我们的思维边界?
最后,我们回到创作本身:纪录片的立场该如何拿捏?揭开极右翼同时,它是否也在构筑另一种叙事?真实与立场、揭露与操控之间的界线究竟在哪里?这一集,我们想邀请你一起重新思考——谁在讲述,谁被代表,而中立是否真的存在。
【主播】
Zoe:戏剧博士在读,想看到完整、鲜活的极右翼而非标签
铎铎:电影市场打工人,愿Reform就地解散
【时间轴】
01|撤档风波、观影心绪与中国语境可比性 00:15
- 原拟去年的伦敦电影节放映临门撤档:是安全考量,还是极右翼干预?新一波反移民游行的开端
- 若中国人搬到英国投票,会投向哪一派?如果简中互联网常见言论翻译到英国…
- 议题切分:文化立场与经济立场可能并不同向——更加现实、只顾民生,还是难民会被媒体叙事牵引?
02|片中调查线索与“伪科学”外衣 09:34
- 叙事视角:反极端主义组织 Hope not Hate;调查员 Harry Shuman(化名 Chris)潜入极右网络。
- 组织/资金网:Human Diversity Foundation、Pioneer Fund 等被指与“白人至上”“种族科学”相关的实体。
- 平台包装:片中提到的“Aporia”以学术体例发布研究与新闻,呈现“科学/异见”姿态;被指传播不被主流认可的“伪科学”。
- 方法论警惕:承认影片立场与取材选择的倾向可能影响呈现;对“对方论文真伪”保持审慎。
- 极右翼的边界:借用 Cas Mudde 的四要素——排他/仇外、反民主的个人崇拜与民粹、一套传统主义“失落感”的价值、以及特定社会经济纲领
- 宣传战术:以“+5/+6”的极端言论充斥空间,挪动社会可接受区间,让“+3/+4”显得“温和”(奥弗顿之窗)
03|温和偏见与文化背景 24:16
- “白人社区”困惑:讨论选择居住在单一族裔区域是否隐含种族偏见?“racist”标签的局限与过度简化。
- 种族与能力的辩题:“种族智力差异”与“勤奋刻板印象”——环境、教育与社会化远胜先天因素吗?
- 伪科学批判:种族分类定义模糊、个体差异大于群体差异;“种族不存在,只有种族主义”?
- 文化经验差异:不同社会的“多元耐受度”差异,语言共同体才是融入社会的关键?
04|社会动机与创作伦理 33:49
- 观看移情到创作:强议题掩盖了形式感知吗?担忧卧底与机构实名曝光的安全与可持续性。
- 伦理与改片设想:希望补足受害者访谈、展示极右内部分歧。
- 媒体光谱与创作立场:Channel 4 被视为中间偏左;影视创作整体偏左更常见?
- 右派叙事:《Sound of Freedom》?《唐顿庄园》?
- 历史剧透视:《王冠》在向往与揭露之间游走;《末代皇帝》体现外部凝视与政治色彩。
- 创作立场:“有立场但不口号化、埋于叙事之下”还是“作者退场、呈现复杂现实”?
卧底:揭露极右翼 Undercover: Exposing the Far Right (2024)

导演: Havana Marking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4-10-21(英国) / 2024-11-19(IDFA)
片长: 95分钟
【关注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伦敦生活,或发送到我们的邮箱:📮 riluohuimian@163.com
如果这期节目触动了你,请订阅、转发或在各大平台留下你的想法。每一次互动都是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创作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感谢收听,日落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