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第九十八期:正信,东方传统文化👻🐼👓迷魂汤✖️迷瞪一下🪁/迷🉐在哪里?信仰®️and迷信界限/ 四大皆空⏩️所知障🐚/东方智慧+西方心理学都帮到了我们什么?/2h㊙️私聊亲密关系完整版/自我💛自恋🧡自爱❤️

💜本期内容很多仅限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学习和修行建议😜

正信:和迷信之间仅是一线之隔。事实上,所谓的迷信的定义是非常相对性的。一个好的佛教的哲学家会跟你辩论,事实上你相信四加四等于八基本上也是一种迷信,只是一个“信仰”而已。可是你会说,四加四是有作用的,它在我们生活上有用。可是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迷信或精神方面的东西,如果可以带给相信的人安慰、信心,带给他们某种生命中指导的方向,那也是有作用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

“清醒”的信仰 —— 正信和迷信之间仅是一线之隔!

如今很多人说“我信佛”,却连一本佛经都没读过,连“慈悲”“智慧”的基本含义都不懂,只是遇事时才想起求佛,这样的“信”,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迷信。

真正的信仰,是像学生拜师一样,先懂老师的教诲,再照着去做;是像旅人看地图一样,先明方向,再坚定前行。

学佛不是求佛保佑我们“这一世过得好”,而是学佛的智慧,让我们在顺境时不贪执,在逆境时不抱怨,用善意对待每一个生命,用智慧化解每一次困境——这才是信仰的真谛,也是区别于迷信的根本。

愿我们都能拨开“迷信”的迷雾,找到“信仰”的本心:不做只为私欲求神拜佛的人,要做懂智慧、行慈悲的人;不求这一世的短暂欢乐,只求以佛的教诲,利益自他,走向长久的安宁与解脱。

🎵《单身旅记》/作者:八仙 8Immortals

歌词:我与爱情都是一脸惺忪未醒

躺卧床上共同享用一份空寂呀

阳光碎成细纹穿透百页窗隙

我再也不能抵挡心头那种撞击呀

背起行囊我要去远远方

远的可以把过去遗忘

我不需要很确定的方向

我只要这段旅程够长

舍不得一程一程的纠葛

舍不得日甚一日的狂热

🎵《茧Jian》/作者:王ok

歌词:爱

爱到万分执一念

情到深处才懂何为缠绵

欲念凝结成今天

何苦千年修得共枕眠

赏得一时成新鲜

几圈兜转嘴边只得埋怨

何苦换来何苦

千难伴着万险

只为求得一寸光阴和那一寸茧

迷魂汤链接:链接

咨询联系:sweetdreamer2022

00:00:00“传统文化”爱好者与奇妙缘分

00:04:10身心灵修行与迷信界限探讨:思考与辨识的重要性

00:07:51《地藏经》初体验,信仰与个人成长

00:18:00悟空精神与对真善美的追求

00:24:57心理学与传统文化:解决困惑的多元视角探讨

00:29:10丧亲哀伤的发展路径与少数派的价值探讨

00:33:36信仰学习中的困惑与自我剖析:宗教化与古代统治的联想

00:36:13教育与个人成长:从师生关系到自我修行的启示

00:44:16信仰与觉知:从传统戒律到现代认知的转变

00:48:49面对压力与坚持修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调节与自我成长

00:55:00生活修行与共修体验:个人感悟与实践分享

00:59:43生活小事中的修行与因果观念的实践

01:02:57传统文化学习对亲密关系影响的反思与转变

01:10:49情侣性格差异与期待管理:从冲突到理解的转变

01:19:06伴侣关系中的自我提升与相互理解

01:22:23长期友谊下的边界建立与修行感悟

01:25:32正念沟通与自我边界: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内心平和

01:31:10心理学与正念禅修:有效沟通与情绪管理

01:36:17亲密关系改善与个人成长:从争吵到理解的转变

01:40:05觉知与自省:跳出情感轮回的修行之路

01:44:19心理学与佛学融合:个性化方法论与共情实践的探讨

01:48:55通过个人改变影响家庭关系与社区和谐的实践

宗萨仁波切 | 信仰与迷信:隔着一颗“明心”与“求利”的距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解答,精准剖开了二者的核心分野:若仅流于表面形式,不明教义真谛,只为一己私欲求神拜佛,便是迷信;唯有以智慧洞悉信仰的真理,从心底认同其能解除自他痛苦、指引人生方向,才算真正的信仰。

正如有人烧香是为升官发财,有人拜佛是为多拿回扣,他们把佛当成满足私欲的工具,从未懂信仰的内核;而真正的信佛,是懂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符合真理,愿以其智慧践行人生,这才是信仰应有的模样。

前几年在南方一座古寺,我曾遇见一位渔民阿伯。

清晨天还未亮,他就攥着一把香跪在佛前,嘴里反复念叨:“求佛祖保佑我今天多捕点鱼,卖个好价钱。”

香燃尽后,他转身就驾着渔船驶向湖面,渔网撒下时的急切,与方才拜佛时的虔诚判若两人。

我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仁波切的话——这样的“信”,其实是迷信。

阿伯从未想过,佛的教诲里从没有“保佑人多捕鱼”的内容,反而倡导“慈悲为怀,不伤害众生”;他也从未了解过,佛的智慧是教人像面对风浪般面对生活的困境,而非祈求外在力量满足当下的欲望。

就像很多人到寺院求姻缘、求升学,把佛当成“许愿机器”,却从不愿花一点时间读一本佛经,不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根本,这样的“信”,不过是把信仰变成了满足私欲的捷径,与迷信何异?

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有所求”的索取,而是“明道理”的践行。

我认识一位老居士,她每天都会读《金刚经》,却从不去寺院“求佛”。

有一次邻居家人生病,凑不齐医药费,老居士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帮着联系志愿者筹款。

有人问她:“你信佛,怎么不求佛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多攒点钱?”

她笑着说:“佛不是用来求的,是用来学的。佛说‘众生平等,应怀慈悲’,我帮邻居,就是在学佛的智慧啊。”

后来我读《心经》,看到“度一切苦厄”时才明白,佛的智慧从不是让我们求这一世的富贵安乐,而是教我们如何用慈悲心对待他人,用平常心面对苦难,最终找到超越痛苦的方法。

就像老居士,她没求过佛给她什么,却在践行佛的教诲时,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他人的尊重——这才是信仰的力量,不是向外索取,而是向内生长出智慧与善意。

想起曾在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向高僧请教“信佛该求什么”,高僧反问他:“你觉得佛能给你什么?”

学者说:“求平安、求顺利、求家庭和睦。”

高僧摇摇头:“佛不能给你这些,佛只能教你如何面对不平安、不顺利、不和睦。”

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迷信的人总想着“求佛帮我解决问题”,而真正信佛的人,是“学佛的智慧自己解决问题”。

佛的智慧里,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欢乐”,只有“利益大众、追求永久解脱”的指引。

就像释迦牟尼佛舍弃王子的荣华,走遍各地宣讲佛法,不是为了让人们求他赐福,而是为了告诉大家:痛苦源于欲望,解脱源于智慧,众生本是佛,却因妄想执著而不能恢复本来面目。

宗萨关于迷信解读

泰国最佛系"斋猫"

在泰国春武里府的

Wat Khao Sammuk寺庙里

住着一只与众不同的橘猫

JIWON(*au)它不吃鱼、不碰肉

却对芒果、糯米饭和木瓜情有独钟

这只“吃素的佛系猫咪”不仅成了寺庙的吉祥物

还在网络上收获了80多万粉丝

成为泰国最受欢迎的网红猫

JIWON的红,源于它独特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5:30,它会准时出现在寺庙大殿,安静地趴在僧侣身边,仿佛在聆听诵经。

当信徒们带来供品时,别的猫可能会冲向鱼肉,而JIWORN却只对水果和鲜花感兴趣更多链接🔗

更多相关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