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国际文凭)课程体系常被誉为“最国际化”的高挑战教育模式,甚至有老师坚定地“只想在IB学校任教”。但IB的光环背后,也有很多现实的挑战:没有教材、工作强度大、学生英文跟不上、老师多角色“白干”等等。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拥有多年IB教学经验 Susan 的老师,一起聊聊真实的IB教学生活,包括教学设计、本土化融合、师资培训、家长沟通、教师发展以及IB学校背后的生存逻辑。
👤 本期嘉宾:Susan老师
- 纽约大学TESOL专业
- 曾在北京、杭州国际学校任教
- 深耕IB教学体系,具备中外教融合课程开发经验
- 小红书: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内回复 037(分享教师求职经验与教学资源)
📝 收听指南:
02:00|IB课程到底难在哪?13门课门门重要
04:00|写论文、上街头、做产品:IB的跨学科评估方式
06:00|IB课程全称是什么?和AP、A-Level有何本质区别?
09:30|中国学校如何“本土化”IB?中外教联合授课实践
13:00|IB没有课本?校本课程如何打造?
14:30|IB没有统一考试,如何做标准化评估?
17:00|英文不行,IB就学不下去?语言支持和辅导机制剖析
20:00|没有差生?IB也有适应失败的案例
23:00|IB家长普遍“佛系”?其实是理念契合才会选择
26:00|IB学校如何支持学生抗压?老师的安慰与引导很关键
28:00|IB课程补不补得起来?核心还是英文能力
31:00|想学IB的家庭要具备什么条件?英文好、经济稳、心态平
32:00|IB老师备课累、活动多、工资却一般
35:00|IB老师需要哪些证书?培训体系与认证机制
37:00|建议新手老师选择“老牌学校”积累经验
38:00|北京 vs 杭州国际学校的对比:成熟度、活动量与支持力度
42:30|北京家长 vs 杭州家长:谁更配合学校教育?
46:00|当工作量太大时:校长们的“提拔”是双刃剑
48:00|感动时刻 & 崩溃瞬间:一线IB老师的真实心声
📌 金句摘录:
“IB课程就像一片海,而英文不过关的孩子就是不会游泳的人。”
“IB不是学不会,而是补不起来。”
“IB老师要身兼多职,还不能有情绪。”
“学生的‘谢谢老师’,是幸福感具象化的瞬间。”
🗣️ 听众互动: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 你是否也正在考虑IB/AP/A-Level课程的选择?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互动。
- 我们也欢迎家长和老师投稿你对国际课程的真实体验!
☎️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