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拖延的本质与表现 拖延的心理学定义:拖延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自愿推迟明知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行为,包含自愿、认知冲突和情绪驱动三个关键词。脑科学研究表明,拖延时大脑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异常活跃,而负责理性决策和执行的前额叶皮质被压制,即情绪脑战胜了理性脑。时间动机理论则揭示,任务价值感随截止日期远近变化,离截止日期越远,价值感越低,拖延可能性越大。

不同类型的拖延模式及心理动机:存在多种拖延模式,如用支线任务拖延主线任务,例如以打理厨房、拖地、完善任务清单等对主线任务贡献不大的事情拖延重要事项;用无关事情延后开始时间,如刷短视频并不断延后任务开始时间。其中心理动机包括完美主义,追求心态、空间、时间等外在因素的完美状态,因生活中无绝对完美时刻与众多需完成任务不匹配导致行动力困难;习得性无助,因以往挑战受挫多,付出多却未获满意结果,导致起步动力低,易被想象中的失败或虚无未来图景阻碍;还有因任务庞大复杂不知从何开始而拖延。

内耗的成因与影响 * 内耗的定义与常见表现:内耗在心理学上可称为自我损耗,源于内心不同声音的拉扯。常见表现有完美主义陷阱,因标准过高害怕做不到最好而干脆不做;决策瘫痪,在选项间反复纠结导致心力憔悴;反刍思维,不停回想过去失败或预言可能的坏结果。

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内耗的加剧:当所在环境评价标准特别单一时,个体最容易难受且行动力受限。例如,社会若仅以医生、律师等职业或大学生、研究生学历作为体面、高薪的标准,并以此评判个人价值,会使个体忽视自身其他特性优点,导致内耗。

应对拖延与内耗的策略 * 明确目标与精细化任务:改变拖延现状需先确定真正想做的事,将目标精细化。例如创业初期,可明确短期现金收入来源和长期发展方向,合理分配时间。即使多个目标都想要,也应设定近两个月的主目标和辅助目标,通过时间分配让他人能猜出主线任务。

认知、情绪与行为层面的组合方案:认知层面,识别并重塑负向自动化观念,如“现在做来不及了”等,通过思维记录客观评估打破自我设限,避免在开始前被负面念头压垮。情绪层面,扩展情绪容纳窗口,通过正念冥想、呼吸放松等技术增强对焦虑、压力的耐受能力,研究表明每天十分钟正念练习最快八周可改善情绪调节能力。行为层面,设计低阻力启动方案,如任务拆解、设立承诺机制、改造环境等。

行为链分析与调整:对于需紧急解决拖延问题的人,可采用行为链分析方式。先具体刻画拖延状态,分析拖延后果,再逐个击破链条中易导致拖延的环节,保留或增加利于提高专注力和行动力的因素,通过趣味性监督等方式调整,并以周期为单位查看效果,定制适合自己的模式。

平衡理想与现实及自我价值认知

理想与生存需求的平衡:理想需考虑能否带来基本生活依靠和可观收入。当面临理想与生存困境抉择时,应具体设想目标达成与未达成后的生活细节,不要惧怕未发生的最差可能性,从当下利用行动力开始做事,因为无法保证未来的自己更有资源和能力,且机会未必一直等待。

自我价值的认可与向内探寻:个人全部价值并非仅来自他人或体系的认可,自我认可同样重要,认可来源应是“你是谁”而非“体系需要谁”。要向内寻找自己的天赋和擅长之事,从事有意义的职业,才能带来快乐和原发幸福感,即使暂时未发现天赋,也应相信其存在。

00:01:23 阐述拖延的心理学定义与脑科学及时间动机理论解释

00:02:48 分析不同拖延模式及共性心理动机

00:07:06 讨论任务庞大复杂导致的拖延

00:09:14 多任务处理中的拖延现象

00:12:19 探讨改变拖延现状的任务管理方法

00:17:39 补充目标设定与时间分配建议

00:18:40 内耗是什么并介绍常见表现

00:20:10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体内耗的加剧作用

00:23:28 谈天赋与职业的关系

00:25:09 强调自我认可的重要性

00:27:29 理想与生存需求平衡的现实问题

00:28:54 实际角度谈如何平衡理想与生存

00:34:04总结打破拖延和内耗死循环的组合方案

00:36:40 临床中帮助来访者行动的方法与案例

00:46:12 学习形式与效率的关系

全平台收听 喜马拉雅听/网易云音乐/播客Podcasts搜索言心社【勇气日记】

如果想联系我们,可以添加官方微信:YanxinsheMH

小红书搜索:言心社 | Meet&H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