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Description

摘要 (Summary)
本集節目將深入探討2025年9月以來,全球科技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動。核心事件是美國對中國的先進晶片出口管制再次升級,近期更擴及到撤銷韓國SK海力士在中國業務的「經驗證使用者」資格,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1]. 與此同時,這場「科技冷戰」正催生一股新的全球趨勢:各國(特別是歐洲、日本、印度等)意識到在AI領域過度依賴美、中兩大巨頭的風險,紛紛加速推動自身的「AI主權」戰略,試圖建立獨立的技術堆疊(Tech Stack),從晶片設計、雲端基礎設施到大型語言模型,都要擺脫被他國「卡脖子」的困境。[2]. 我們將分析這一系列事件的連鎖效應,探討它對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帶來哪些挑戰與機會,並預測未來科技版圖的可能走向。

重點 (Key Points)

事件核心:美國近期(2025年9月)再次收緊對中國的晶片技術出口,影響範圍從AI晶片擴大到記憶體領域,韓國廠商SK海力士成為最新案例。[1].
中國的反制與突圍:面對封鎖,中國正傾全國之力加速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例如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合作,試圖建立不依賴西方的供應鏈。
「第三勢力」的崛起: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不願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開始積極佈局「AI主權」,目標是掌握從硬體到軟體的關鍵技術,建立獨立的AI生態系。[2].
對台灣的影響:

挑戰:長期來看,全球供應鏈的碎片化可能削弱台灣「一個島嶼供應全世界」的獨特性。各國發展自主晶片產業,可能成為台灣的潛在競爭者。
機會:短期內,中國廠商為規避美國禁令,增加了對台灣、日本、韓國等地非美國技術產品的採購。[1]. 台灣可憑藉其技術領先和製造優勢,成為「第三勢力」建立AI主權時最理想的合作夥伴。

未來預測:全球科技版圖將從「全球化」走向「陣營化」或「多極化」。跨國科技合作將變得更加複雜,並與國家安全、地緣政治深度綁定。技術領先不再僅是商業問題,而已成為國家安全的核心。[1].

相關新聞連結

主要參考來源 1: Navigating Geopolitical Headwinds: How Trade Tensions and Export Controls Affect Tech Stocks -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UZIYQET_bomp6FkNIDpKX3NRxnLyJ9DSiRFMxn5ntjT74LUCsDge5yCgdfy7dziN2ITBcUNTcAVH8fU_FG9BYJSV5aDfK1eb9L4fY76SPU55kbgCRlc5g3x20xVejXwtTKyHT890b9xS8EbKa6cM1ul3xGr7MJDDZYk9lvFOMfZm63lxXSOUxoB9lAxZgADHQHv7PNP7g_XtRdguEBQ3t6pcKj8XYDpW7VCglxSHkaRGFlxZwgw_FztSJkPPUJ3Q8YanxON-196u_eRNDgVfIqM6G2Ytl7aj3-8ogO72ByY5YdaJA==[1]
主要參考來源 2: Making the case for a third AI technology stack - Brookings Institution -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UZIYQGOPQFGBRITsNQERceM6DcJ_62OA1JyA1a6SQTxyhnfOLZoZGaYyFL_q9X7fi8Ie-mCWw5r3BjlmsYOHPyqmsGRcyTevBrd7HUr0JqM4Mfhp_4w-pEXokx1dHDvixdn7mKnzPEiR1MGpZ_J_eLqwJSs7GsHtSqApdnNcze1wOLjgMZl_-6ekivtJv7_Uyii[2]

Sources

financialcontent.com
brookings.edu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