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ummary)
本集深入探討美中科技對抗的最新動態。一方面,中國大陸加強制裁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國防企業,展現其利用經濟與法律手段反制的決心。[1] 另一方面,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正驅動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湧入美國和歐洲的國防科技新創公司,催生了一批被稱為「軍工新貴」的力量。[2] 這些公司以軟體為核心、快速敏捷的風格,正在挑戰傳統軍工巨頭的地位,並可能重塑未來的戰爭與國家安全版圖。本集將剖析此趨勢對美國、中國、台灣的深遠影響,並預測未來科技發展的三大走向。
重點 (Keypoint)
事件核心:中國大陸近期對美國國防企業實施第三波出口管制,作為對台軍售的回應。[1] 同時,歐美國防科技新創公司獲得創紀錄的風險投資,2025上半年僅美國就吸引約380億美元。[2]
影響分析:
美國:矽谷模式進入國防工業,以軟體優先的「軍工新貴」崛起,旨在透過技術威懾來應對大國競爭。[2]
中國:加速推動科技自主與供應鏈「去美化」,並活用法律工具反制,爭取戰略空間。[1][3]
台灣:身處風暴中心,半導體產業面臨供應鏈分裂的挑戰與機會,地緣戰略角色愈發關鍵。[1][3]
未來預測:
全球科技生態將加速「脫鉤」,形成以美、中為首的兩大陣營。
以AI和自主系統為核心的「智慧軍備競賽」將成為新常態。
全球供應鏈將被迫重組,企業面臨選邊站的壓力。
參考文獻連結 (真實連結)
陸委會諮委會議學者:世界經濟恐劃為「三大圈圈」台灣需靈活應對 | 大陸政經 | 兩岸 | 經濟日報: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UZIYQGAaFb95zf1D23YYauCQaIVcUvVB9fAsWvxL0eVlFMKzB4o3hAIOunFPWf2-HW3KnnLVoIIvBkEfupXN2t4CmvSqA_EZpL_4KAFo4F2i8d06t7Zi6LdUyMdoUqpTrKIvTo6EOsLoy8vVLHAcK_Oe4v3Ey3TvTfmTH173tdbLlcjZXc8kxLxSAE=
【蔡鎤銘專欄】美中科技冷戰升溫!中國大陸三度出手制裁美國軍工巨頭| 梅花新聞網: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UZIYQHR86JneiM_bgcdtUle8H9_B4Av_7XVIqP8llo1JKYM6SUAiqflmSVumPkIE4njbrSm3EF4LMgEoJdyCE1DDBQeM-HtbbHrylaSjdXOBw9-inUfff43qx_wSKNCX2RzREJyVyKmSWIzOw==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美歐軍工新創投資激增 | 中俄威脅 | 國防科技 | 大紀元: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UZIYQGx8ZgBuM71cLiVwPN_H0Yy5s0jc8zhgcbAO10yiTlcakFLBB_eXJnNjTzpe7MZGxZhE3j8ocxClnLzTD_c6-4RsdgDkvQW24oei3h2bVJFP00IKrkD2ra6-NS5nqEZuKmhnlGUZtBLiRFW0zyzOQ==
Sources
help
i-meihua.com
epochtimes.com
udn.com
「本頻道所有內容均為我的個人觀點與分析,不代表我現任或曾任職公司的立場。所有資訊均來自公開管道,不涉及任何內部或機密資訊。」
(Disclaimer: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on this channel are my own and do not represent those of my employer. All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publicly available source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