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大來賓:陳素宜
陳素宜老師小檔案:
1987年第一篇童話〈純純的新裝〉在國語日報發表後,開始努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涵蓋少年小說、童話和兒童散文等文類。曾獲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以及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海峽兩岸中篇少年小說徵文一等獎、九歌年度童話獎、小十月文學獎等獎項。多次獲得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推薦,以《柿子色的街燈》一書獲得金鼎獎,《沒鰭》獲得金鼎獎推薦。
【個人學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國小自然科退休教師。
【個人平台】臉書粉專:陳素宜的兒童文學世界
本集訪綱:
1、 陳素宜老師出版繪本《縫衣福》,故事連結客家人早期的「百衲衣」文化,以及女兒與母親間畫越時空的情感連結。
2、 客家文化中節制愛物,惜福文化是客家人最重要的基因,素宜老師闡述客家菜中有三種菜其實都是用芥菜以不同的製作方式延長保存期,分別是「酸菜」、「梅乾菜」、「福菜」,活靈活現的展現客家人的生活智慧。
3、 《縫衣福》由陳素宜老師的生命故事出發,原始文本是長篇故事,後因出版製作需求而改編並演繹為繪本文字,其中的轉折與挑戰為何?
4、 《縫衣福》故事闡述女兒與母親之間的情感,未收錄在本著作中的後半段故事,是與父親有關,請陳素宜老師也在節目中分享精彩的後半段故事。
5、 《縫衣福》繪者曾湘玲老師在作品的用心之處,有許多細緻的安排,素宜老師娓娓道來。
6、 陳素宜老師書寫兒童文學將「希望」放在文字中,寫給所有孩子,學會安放情緒,更健康的成長。然而人生無常,素宜老師分享經歷至親生命的失去時,如何照顧自己的內在,走過低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