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故事暢聊所,用音樂換你的故事。」聽見熟悉的電臺開場白,就知道又有一個豐富的專訪要開始了!看似青春洋溢、熱情滿滿的主持人愛麗絲,誰曾想她竟是屬於「慢熱」的人。她為節目付出的心力,不只是單純產製節目,愛麗絲真誠的態度,及熱愛主持的心,打動了許多聽眾,亦使每位來賓備受禮遇,如果你聽過,便會感受到其中飽含的心意。
〖掏心掏肺的雙向互動〗
倘若本身並非是「外放」性格,對於「慢熱」的人而言,專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有時緊張的情緒,讓愛麗絲在錄製節目前,無法帶著平常心好好吃一頓飯,而總是想著見到來賓時,該如何立刻打開自己,甚至會事先想好幾個話題,讓一切可以順利進行。從前的愛麗絲是《華語影樂聊天室》的主持人,當時是一人主持,錄音室雖不算大,但當只有她對著麥克風自言自語時,空間感想必特別鮮明。縱使如此,她仍致力於「雙向」互動,不論是主持人與聽眾,或是後來在《故事唱聊所》專訪裡,主持人與來賓的對話方式。
「知道有人在聽,其實是一種被接住的感覺。」愛麗絲提及,當時的電臺沒有後台統計數據,所以無法明確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聽,但因為仍有一些聽眾會傳訊息,或給節目心得回饋,所以帶給了愛麗絲許多感動。對自己要求極高的她,認為要帶著一定的熱忱與來賓互動,且要雙方都掏心掏肺的分享,才能從中獲得故事。她提到起初的自己比較像是用採訪的方式與來賓互動,但她希望不只是「採訪」,而是可以用「聊天」的方式,這亦是愛麗絲至今一直不斷努力的目標。
〖執行圓夢計畫〗
螢光幕前,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主持人,背後付出的是好幾個夜晚,還有眼睛視力的摧殘。約訪前的準備作業,除了要看過受訪者過去的訪問,也要從中整理出邏輯,梳理整個脈絡,再彙整成一份精準的訪綱。每一個細節都與電腦為伍,愛麗絲提及,她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螢幕使用時間可能是十二小時,透過這些時間關注許多她熱愛的人,等對他們有豐厚的認識,才會送出邀請,她覺得這一系列的專訪正是一項「圓夢計畫」。
經常有許多人問她,會不會有約訪失敗的時候,愛麗絲總淡然的回應:「當然是有啊!」只是她從來不會覺得約訪失敗是意外的,反而約訪成功才是,因為從現實面來說,校園電臺確實沒有那麼大規模,也或許只能靠熱忱打動來賓,但每一次的成功約訪,都是愛麗絲更感謝的部分,由於每次的專訪,都讓她從中獲得了更多珍貴的回憶與故事。
〖失常計劃無所謂失常〗
愛麗絲的畢業製作就是《失常計劃》專輯。在產製專輯的過程裡,她擔任的是企劃宣傳,及同名歌曲〈失常計劃〉的作詞人,還有〈不能往前〉MV的導演。《失常計劃》中,總共收錄了七首歌,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為什麼〉,愛麗絲亦私心最喜歡這首,由於裡面的一句歌詞,「底片的捲軸一針一針,你的笑顏閃過。列車的齒輪一軌一軌,從你身上駛過。」一聽此歌詞時,如沒有多想,便會認為是歌詞的比喻,不過當時的想像是,那個女孩正「臥軌」,當她知道後,也不禁倒抽一口氣。
這張專輯要表達的核心概念就是「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也許在新聞上經常會看見有人選擇結束生命,對此愛麗絲認為,我們不可能理解每個人的感受,因此也不該去議論當事人所做的決定正確與否。此專輯「並不是要給一個正確答案,因為從來就沒有所謂正解。」僅僅是希望能藉此帶大家一起關注,而後反思如此議題。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悲傷的時候,而負面情緒應該被正視,明明「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社會化卻讓我們學習「忍耐」。「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樣子,不一定要追隨所謂的標準。」她覺得不要忽視任何情緒,因為往往都是正視後,才有好轉的可能。
〖三個關鍵秘訣〗
訪談最後愛麗絲傳授給所有喜愛廣播的後輩「三個關鍵秘訣」,其一是「不要設限」,或許現在的我們都還算青澀,但大家可以感受到的是「真心與用心」,所以在任何方面都可以試試看,青春才不會留下遺憾;其次是「要有自信」,如果擁有十足的自信,訪問起來的氛圍定會有所不同,她也仍在努力;最後是「做好做滿」,訪談前的做功課一定要認真完成,這不但是對自己也是對來賓的尊重,且聽眾也都感受得到。
她亦與我們分享到,她在廣播中獲得的許多,不論是一次次的訪談經驗,或訓練個性、口才。「大部分來賓確實人生歷練比我們多,所以在聽故事的過程就會覺得滿被打動跟鼓勵的。」經過這些訪談,也讓她從極度怕生的人,從連與親戚打招呼都無法,轉變成能和來賓相談甚歡、對答如流的主持人,如此的進步完全是飛躍式的成長。在訓練口齒方面,發音、咬字也愈來愈清楚,即使這是廣播必備技能,但愛麗絲仍有感受到剛開始與現在的改變。
成長的路上即便佈滿荊棘,仍要勇敢往前進。認識自己的所有面向,挖掘自己無限的可能,展現自己獨特的自信,這些絕非易事,但卻是相當重要的珍貴秘訣。人生只有一次,或許我們不妨大膽一些,當我們鼓起勇氣時,相信一定會看見不同模樣的自己,也會發覺自身的轉變,跟著愛麗絲的步伐前進,有天也會如她一般閃耀,謝謝愛麗絲來《一粒星沙》與我們分享。